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复杂环境下,盛虹集团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用坚定自信步伐,正通过掌握核心产业链上核心科技,外贸出口经营逆势飘红,今年1-11月出口增幅超过20%。

今年以来盛虹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加快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这也是盛虹集团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法宝”。

凭借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盛虹集团紧盯全球先进功能纤维发展趋势,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针对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及其复合材料的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始终坚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理念,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高端化产品逆势发力,成为企业出口稳增长的“先手棋”。

昨天来到盛虹国望高科车间,一批刚刚生产出来的可再生纤维,正紧急打包,即将发往意大利。集团外贸主管叶家斌介绍,这些从废弃塑料中提取出来的再生纤维,如今是海外市场香饽饽,10月以来海外客户对可再生纤维订单需求大幅增加,仅1个月时间他就跑了6个国家和地区,收到的订单产能已排到明年2月。

盛虹集团化纤产品外贸经理刘林静说,去年年初在一次国际展会上发现,很多欧洲大客户品牌都采用可再生纤维,且在未来3-5年内可再生纤维需求还会持续增长。“这对于我们稳定出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今年年初开始,盛虹就已在着手抓紧对可再生纤维技术突破和量产。”刘林静说。

在国内甚至国际化纤市场,可再生纤维还属于新鲜事物,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产能规模小,能生产全品类多规格可再生纤维的企业还不多。在敏锐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后,盛虹前后投入超过5亿元,组建20多人技术研发队伍,强化原始创新,针对可再生纤维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并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生产性废丝再生循环利用是个世界难题,因生产性废丝多数是断头产生,熔体本身品质即存在问题,将其再生制备超细长丝纤维,技术含量非常高。“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致力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刘林静说,研发团队经历多次失败,到今年9月逐一突破新材料应用、关键工艺等关键技术,成功攻克可再生纤维在聚合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开发出废丝再生装置,同时产品规格和种类从年初的20多种增加到500种以上,产能增长10倍以上。

“突破核心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才能强大自身,企业才有提质增效稳出口的底气。”盛虹集团研发副总工程师边树昌说,盛虹当前在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继续推进智能化车间建设,每年可节省成本1500万元,总体生产效率提高30%,无论操作的准确性、产品的检出能力,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有大的提升,保证再生纤维高质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了解到,今年1-11月盛虹集团出口增幅超过20%,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仅可再生纤维一项,新增国际客户数量就超过30%。而盛虹集团可再生纤维量产,不仅使得海外订单大幅增长,每年还可以回收利用废弃塑料近5万吨,实现节能环保和经营效益双丰收。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热门专题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推荐商家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安卓客户端

 
0532-66886655
0532-668866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