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州始终贯彻“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理念,及时转变棉花发展思路,把生产重点放在强化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提高棉花品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上,进一步促进棉花增效、农民增收。围绕棉花生产,坚持以提高棉花种植效益为突破口,采取行政推动、技术服务、示范引导等方式,狠抓田间作业质量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使全州棉花田间管理质量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采取的措施

㈠狠抓各项实用技术措施到位率,不断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近年来,博州逐年加大棉花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每年根据气候状况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确定棉花主栽品种和品种布局意见,增强棉花主栽品种的控制力。每年2-3月,加强棉花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全州棉花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每年建立棉花“三圃田”和良种繁育田近6万亩,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近500亩,展示各类品种50余个。二是大力推广棉花高标准滴灌技术。自2003年,博州在博乐市达勒特镇建立3000亩棉花膜下滴灌示范区,当年建设,当年受益。通过多年宣传,目前全州已基本全覆盖。三是深入实施棉花高产攻关项目。近年来,为全面提高棉花单产,博州每年都实施棉花高产攻关项目,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棉花生产一线,按照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化控、精准收获的要求,从整地播种到收获进行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棉花增产环节的技术攻关,不断破解关键性技术难题,为棉花产量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全州每年落实棉花150公斤高产攻关面积70万亩以上,180公斤高产攻关面积5万亩以上。四是健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遵循可持续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益控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棉叶螨、棉蚜虫、棉铃虫,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等重大病虫害认真开展“四定一查”和大田普查,定期向县市农业部门、乡镇(场)发布病虫情报和病虫动态,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为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针对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大力推广包衣种子,设置黄板,悬挂杀虫灯,种植诱集带、生态带等化学、物理、生物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建立农业植保专业化机防队,进一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五是全力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每年整合州、县市、乡镇(场)三级农业部门的种子、植保、推广、土肥专业技术力量,依托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组织下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州植棉乡镇(场)进行挂牌式蹲点技术服务,形成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围绕发展优质高效棉花生产,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基层农民对农业新知识的需求热点,通过组织开展“科技之冬”培训、“科技大巴扎”、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等活动形式,广泛全面宣传培训植棉农户,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㈡认真落实棉花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的积极性。一是认真落实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确保棉农得实惠。为确保棉花良种补贴政策落实到位,真正让农民得实惠,博州严格执行“一公开”(将享受补贴农户名单张榜公开)、“三到户”(政策宣传到户,面积登记到户,补贴足额到户)、“五不准”(不准调整补贴标准,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准用补贴资金抵扣各种税费、贷款、欠款,不准无故拖延补贴发放时间,不准在补贴中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的工作原则,确保棉农及时足额享受补贴政策。二是积极开展棉花政策性保险,降低棉花种植风险。近年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给棉花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积极稳妥推进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加快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2019年全州落实棉花政策性保险面积102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72%。

㈢示范推广棉花供给侧改革试点,全面提升棉花品质。按照“提质增效、产销对接、品牌创建、利益共享”的总体思路,以合作社+大户+轧花企业+纺织企业密切协作为推动,形成订单式、托管式、社企联盟制、联营制等多种管理模式,用棉企业+原棉加工+合作社的利益共同体,2019年在精河县围绕3个主栽品种落实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积10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阿合其农场、大河沿子镇、托里镇和八家户农场4个乡镇。建立从品种选育、播种、田管、采摘、储运、加工、订单收购环节形成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技术规程。

㈣强化企业带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依托精河县是自治区棉花纺织工业“三城七园一中心”的优势,精河县以泽汇纺织、惠农棉业2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手,博乐市以恒昌棉业、亚东棉业与合作社合作社利益共享,按照纺织企业+轧花企业+科研及制种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联盟形式,组织合作社与轧花企业签订优质种植协议,轧花企业与纺织企业签订供销合同,从棉花“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层层落实利益双赢订单合同,通过由轧花企业免费供应优良品种及优质优价等优惠,形成棉花“产、供、销”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裕泰棉业、惠农棉业加快机采棉加工生产线清杂、加湿返潮设备改造,提升机采棉加工技术能力,严格加工环节管理,提升加工皮棉品质,生产出符合纺织企业湿度、强度、长度等指标的棉花产品。

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目前,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达到1289家;新增家庭农场2家,达到109家;10家合作社吸纳和带动贫困户78户。农民合作社在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服务、营销、加工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基本集中在博乐以东实施棉花供给侧结构改革区域。

㈥强化督导与技术服务。精河县、博乐市相继成立棉花产业联盟和社企联盟技术专家小组、服务督导小组,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和成果督导,安排专人做好试点企业及周边棉田的棉花生产管理相关调查记录工作,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试点企业完成订单种植、订单收购、订单销售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分阶段抓好棉花全生育期技术落实,从播种到轧花各环节技术措施执行、落实、宣传、培训等情况进行全程督导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博州通过棉花供给侧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实现了合作社+大户+科研机构+轧花企业+纺织企业密切协作,形成了订单式、托管式、社企联盟制、联营制等多种管理模式,推进棉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㈠解决棉花品种混乱问题。通过示范,开展统一优良品种种植,建立示范基地,种植品种按照“一主两辅”的用种要求,每个品种均达万亩以上规模。

㈡解决优质优价问题。通过示范优良品种种植,进行单一品种单轧公检,企业对于达到“双29”、“双30”以上的加工皮棉,每公斤价格上浮0.2-0.8元,实现优质优价的目标,使棉花供给侧改革示范区所产的皮棉达到美奥的进口棉标准,在棉花全产业链上提高农民、企业的收益,逐步扭转农民仅仅追求单一高产的思想意识。

㈢创新社企联盟全产业链融合新模式,实现了企农双赢。由推广部门与社企联盟选定推广棉花单品,供种企业、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和种子,采取单种、单采、单储、单加工的方式,生产符合纺织企业对棉花纤维长度、强度、马值、整齐度、色泽、成熟度要求的优质皮棉,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增强了市场优势竞争力,农民可亩增收50-100元。

㈣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按照集约化种植模式,对同一品种进行单收、单轧,实行优质优价收购籽棉。建立适宜本地区棉花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形成一套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棉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与收储标准。逐步形成了由政府牵头,棉花企业推动,合作社联动的单一品种规模化生产的格局。

㈤更好的落实享受优质补贴政策。通过试点工作的推动,积极争取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与质量挂钩的优惠政策,对试点县种植300亩以上,对加工后皮棉质量达到“双29”级(即长度达到29mm以上、断裂比强度29cN/tex以上、马克隆值A级3.7-4.2)以上,且可追溯到实际种植者的,落实优质籽棉每公斤0.2元的补贴政策。

三、存在的问题

㈠企农联结机制不紧密。部分试点企业和农户的联结点少,约束力不强,还尚未形成互惠互利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全州轧花企业较多,竞争激烈时私人企业以略高于试点企业的收购价抢收棉花,影响企农合作的良性运转。

㈡农业生产融资困难。商业银行农村网点少,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高、资金额度有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单个经济实力不强,有效抵(质)押资产不足,农民贷款担保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等等,致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贷款难问题突出,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物化投入能力有限。

四、对策建议

㈠新技术的研发、宣传、示范推广到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

㈡新品种引进、培育、审定等耗时长、耗资大、竞争强、程序繁琐。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博州新品种引进和更新的政策和项目倾斜力度。

㈢家庭农场、小微型企业在农业生产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逐年提升,且不容忽视。建议加大对发展家庭农场、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倾斜力度。

㈣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土地流转并地速度的加快、节水灌溉措施的大面积推广等使各类合作社应用而生,但经济实力不强,生产经营筹资出现困难,严重影响其发展速度。建议在保证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合作社的直接奖补、财政担保贴息贷款的支持力度。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热门专题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推荐商家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安卓客户端

 
0532-66886655
0532-668866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