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2%;PPI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0.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闫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CPI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上涨2.5%,涨幅与年初和上半年涨幅相比略有提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近期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实施,包括四次降准,使得我国货币流动性相对充裕,为CPI的上涨提供了相关的货币基础。
第二,我国消费逐步升级,从CPI的结构来看,拉动其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非食品因素。相对而言,食品因素拉动CPI上涨的效果已不显著,伴随着消费升级,医疗保健等服务品价格带动CPI上涨的动力较强。
第三,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国际油价,对我国相关领域,比如汽车燃料等价格带来上涨压力。CPI的涨幅目前在2.5%左右,和年初相比略有提高,但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并且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3%的预期目标。今年CPI涨幅,包括整个通胀水平运行完全能够处于合理区间。
“虽然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因素推动CPI温和上涨,但是涨幅不会突破价格平稳运行的区间。”闫敏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如果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走势保持平稳,未来CPI走势平稳是其主基调。
此外,从数据来看,10月份PPI同比和环比涨幅均有所下降。对此,张立群分析认为,PPI同比涨幅下降与翘尾因素影响减小有关。PPI环比涨幅下降较快则反映了上游商品供求关系进一步趋向平衡点。在此背景下,PPI整体向着涨幅缩小的方向发展。未来,PPI走势以稳为基调,涨幅不会持续下降。
闫敏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前一段时间PPI的涨幅扩大是由于连续50个月负增长之后的一种恢复性上涨,同时,也与整个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有关。例如,原材料、能源商品价格涨幅偏高,但是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重点领域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均衡,价格趋于平隐,因此,PPI的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从相对短期因素来看,本月翘尾因素对PPI涨幅变化的影响达到36%左右,影响较前期相比趋弱。在此情况下,PPI有自然回调的趋势和动力。此外,PPI反映的是生产资料和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化情况,从煤炭、钢铁等主要的五个行业价格运行情况来看,涨幅普遍有所回调。目前PPI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回落,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涨幅相对平稳,并无太大波动。
“从10月份CPI、PPI的变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来看,货币政策调节的余地仍然较大。当前整个宏观经济层面并没有通胀和通缩的迹象,所以货币政策围绕着去杠杆、三大攻坚战和稳增长,包括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等多个目标的综合协调中,价格形势比较平稳,这将对货币政策提供积极支持。”张立群总结说。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