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诺贝尔奖得主、30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多名中外顶尖科学家汇聚上海临港。
10月29日,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开幕。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在论坛上表示,基础科学所推动的人工智能,“全世界都在发展。网联汽车则是人工智能技术里面一个具体的领域”。
今年9月,上海发布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其中80%路段来自首次开放的临港地区。10月16日,落户临港的图森未来获得全国首张自动驾驶卡车路测牌照,临港率先在全国展开基于高速和港口场景的无人重卡路测工作。
今年以来,上海、重庆、深圳等地纷纷发放路测牌照。天津、广东、安徽等多个省市也先后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上海临港如何突围自动驾驶争夺战,对标国际智造中心的临港又将如何打造产业高地?
临港路测基地如何竞争
作为视觉、语音等多个技术的集中体现和安全等级最高的智能应用,无人驾驶被比作“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开放后,上海的测试道路总长增至37.2公里,其中26.1公里来自新开放的临港地区。但与北京的123公里测试道路、6.3万公里累计测试里程相比,上海不占先发优势。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曹建永认为,此次新设的临港路测区在国内的智能网联路测基地中算得上得天独厚,包括首创高速、雨雾等微交通场景为特色的封闭测试体验区、城市和生产物流场景示范区,以及逐步开放的若干条开放测试道路。
由于北临浦东国际空港,南接洋山深水港,临港具备海运、空运、高等级公路等多项交通要素,同时聚集了大量的先进制造、物流运输企业,此外区内道路规划合理、标线清晰、居民较少。
上海临港管委会经贸办副主任李甲10月25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临港路测基地的建设目标是打造最全测试场景、最好测试条件,同时大幅降低企业的路测成本,“不收路测费、接近于免费使用”。
今年以来,小马智行、Roadstar.ai、图森未来等企业已先后落户临港。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动
在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战略规划中,临港要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拓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等四大新兴产业。
临港管委会相关人士认为,如果把传统制造业比作体力活,智能制造便是脑力活,关键在于源头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在智能制造平台建设、系统集成等方面加强谋划布局。
2016年4月,国内智能芯片首个独角兽寒武纪成立公司不久便落地上海临港。今年5月,寒武纪在上海发布全国首款云端智能芯片和终端智能处理器产品。
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在发布会上评价,寒武纪的基础芯片技术和产品与临港的产业定位“高度吻合”。
目前,多个地方政府纷纷抢占人工智能产业机遇。截至8月,国内已有天津、广东、安徽等20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地方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李甲表示,发展人工智能必须结合地方的原有特点和基础产业,切忌盲目跟风。“临港超前布局、看准的领域,确实都与发展地区经济和产业集聚密切相关。“
今年5月,临港管委会发布《临港地区AI与实体经济融合方案》,提出着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将临港打造成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杆区域,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一体化发展的新龙头。
据介绍,基于该方案,管委会每年对自动驾驶在内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投入十多亿的专项资金,从前期技术研发、产品工程化,再到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定领域示范应用,都有不同的政策对接扶持。
李甲表示,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的深度融合,不在于简单的物理集聚,而是政府在其中穿针引线,形成技术、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深度耦合,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互动,持续激发生态体系创新活力。
“临港3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商用车、半导体和雷达等不同链条上的知名车企,企业之间协同创新,会有技术溢出。”李甲称。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