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资金支持下,未来两年半,新疆将建成7万亩棉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科研部门将联合企业及当地政府,制定一系列防治模式,预计棉田中地膜残留和氮磷流失量可降低25%。
昨日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由该院主持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粮食主产区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技术示范”近日启动。作为子项目之一,“绿洲灌区棉田地膜污染与氮磷淋溶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示范”将着力解决南北疆棉田中出现的面源污染问题。项目将以南疆尉犁县和北疆石河子市为中心,辐射带动7万亩棉田进行科学防治。
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马兴旺介绍,棉花是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南北疆主要产棉区使用地膜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由于缺乏成熟的回收技术,每亩棉田残膜达20到30公斤。残膜过量可影响植物根系生长、阻断水源、破坏土壤结构、抑制养分供应等,导致棉花减产。此外,新疆棉田的季节性和生长性灌溉,可导致氮肥、磷肥的流失,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棉花产量。而氮磷进入地下水之后会污染水体,造成富营养化。
马兴旺说,在两年半的项目实施期中,科研部门将针对残膜污染和氮磷流失进行科技攻关,制定一体化综合防治多种污染的技术模式。在地膜防治方面,科研人员将联合企业,进一步改进残膜回收机,使其捡净率提高到92%以上,并对残膜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在控制氮磷流失方面,改进水肥管理技术,通过跟踪植物生长期各个阶段进行精准施肥,有效实现节本增效。(标题:新疆将建棉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