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啪嗒”的踩板声中,梭子精准穿过密密的纱线,在63岁的罗佳琴双手间来回传递——传统木制织机上,一匹带有布依族特色格纹的土布逐渐织就成形。

  千百年来,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这一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代布依族妇女手中得到赓续传承。如今,罗佳琴眼中早已习以为常的手艺,正让她的脱贫梦成为现实。

  山高路远、基础设施落后、耕地稀缺……这是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的真实写照,而罗佳琴旧居的所在地者相镇冬妹村,即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在一些自然条件差的村子,村民光是每天去挑水就要花上四五个小时。”者相镇党委副书记周军说。

  2016年开始,者相镇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将一批处于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村的村民移到山下的茶林社区安置。

  而搬下来后,如何做到稳得住、富得起又成了摆在当地干部面前的一个问题。

  “考虑到当地是布依族聚居地,我们因势利导搭建平台,让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这一非遗资源进入‘土布小镇’,并成立聚慧农业旅游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土布小镇’运营、土布传统技艺的创新与产品销售。”周军说。

  走进“土布小镇”,除了传统土布制作工坊,创意设计室、产品展示馆,甚至民谣创作馆等各色企业也纷纷入驻,这里俨然已成为一个创业孵化园区。

  “布依族土布具有透气吸汗的优点,制作工艺从棉花到布需约60道工序,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引导工匠在宽度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改良。”聚慧公司副总经理万天琴说。

  传承中的创新让“老手艺”焕发了“新生机”,万天琴说,仅2017年6月至12月,土布及相关产品就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左右,同时也带动了搬迁安置点周边200多人的就业,其中像罗佳琴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了一半。

  “下山以后,我送孙子到镇上幼儿园上学方便多了,到这里织布每个月还能获得3000元左右收入,真没想到这门手艺还有这么大用处哩。”罗佳琴手中的梭子似乎更轻快了。

  不仅越来越多的安置点附近妇女来到“土布小镇”就业,早年间外出务工的布依族妇女也纷纷返乡,万天琴又向当地企业订购了200台传统织机,却也让这个初创企业犯了难——新订购的织机甚至没有放置的场地。

  在这个当口,浙江宁波的帮扶资金为“土布小镇”解了燃眉之急。“今年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的2.5亿元援助资金中,有620万元专门用于在茶林社区新建一栋约4000平方米的土布纺织刺绣坊,项目实施后将结合旅游业,进一步将土布产业做大。”在贞丰县挂职的宁波海曙区干部黄列说。

  今年7月,宁波申洲集团向“土布小镇”捐赠了200台高速缝纫机,用于外贸成衣的加工。“这使得当地产业结构更加多元,也为附近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万天琴说,这批高速缝纫机也将放入新建的厂房中。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热门专题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推荐商家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安卓客户端

 
0532-66886655
0532-668866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