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曾是“交通末端”的新疆阿拉山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站在了向西开放的前沿。当年的戈壁滩,现在已嬗变为集铁路、公路、管道、航空为一体,中国最年轻也是最繁忙的陆路口岸城市之一。
  阿拉山口市党委书记、综保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狄永江说,这里正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链接起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经济中心,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承担着中国与欧洲、中亚等地贸易往来的重要任务。
  一座口岸新城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相当长的时间里,阿拉山口留给外界的印象只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但因毗邻哈萨克斯坦(简称哈国),1990年,国家批准建立阿拉山口口岸,与哈国的德鲁日巴口岸实现铁路连通。从此,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逾万公里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贯通。可以说,铁路的连通拉开了当地腾飞的序幕。
  2011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简称综保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2012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阿拉山口市。至此,这个新兴的城市走上了日新月异的嬗变之路。
  从1991年到阿拉山口至2016年退休的李承烈是阿拉山口生态嬗变的见证者。为改善自然环境,1994年他带领当地全部的干部职工约三千多人,当年就种下近六万棵树。如今的阿拉山口早已少了戈壁滩的苍茫,变得草木青翠、满眼绿意。
  20多年来,每年两次大规模植树造林以及水库的建成,阿拉山口的空气更加湿润。目前,该市已有国家级公益林逾13万亩,实施人工造林逾7000亩,绿化面积达1万余亩,阿拉山口正成为戈壁滩上一座拔地而起、越来越适宜生活的新城。
  2017年,阿拉山口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5亿元人民币,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正让阿拉山口收获更多“丝路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下奔流的中欧班列
  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向西面对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口岸。2011年,渝新欧国际班列从阿拉山口出境,打通了中国内陆与欧洲的陆路大通道。特别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蓉新欧、汉新欧等班列相继开通,中欧班列运行成为常态。至此,阿拉山口又拉开了新的建设篇章。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它的开通运行也为阿拉山口口岸带来新定位:中欧班列出入境的最主要通道。目前,每年经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欧班列已占中国开行班列总量的近七成。
  截至2018年5月,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已累计达到5307列。今年以来,阿拉山口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10条线路、816列,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座城市。
  中欧班列使中国的货物方便地运往欧洲以及中亚,又使欧洲及中亚很多商品通过这条大通道运回中国,极大地丰富、满足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阿拉山口成为中欧班列跨国之旅的关键,中欧班列在通过中哈之间都要在此进行换装作业,阿拉山口也成为了“亚欧枢纽港”。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中欧班列的开行,特别是中欧返程班列搭载更多的货物入境,阿拉山口先后获批若干个指定口岸资质,例如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国际邮件交换站等。
  综保区成阿拉山口发展的强劲动力
  阿拉山口综保区是新疆首个综保区,自2014年封关运营以来,累计完成过货量369.5万吨,实现贸易额86.9亿美元,吸引入驻企业465家。今年上半年,该综保区实现进出口货运量99.2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0.2亿美元。
  近年来,该综保区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招商硬环境,持续优化招商服务环境,对重点招引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坚持“保姆式”服务企业,“服务前移、限时办结”,营造良好惠商环境。
  阿拉山口亿利达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我遵说:“在综保区能享受到多种优惠补贴,我们还希望能够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好机遇,继续加大生产力度,争取打开国外市场,让中国产品‘走出去’。”
  近两年,阿拉山口还在新疆率先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14项创新制度、率先承接海关总署支持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25条意见等先行先用政策。
  据介绍,今后该综保区还将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综合运用口岸物流、毗邻中亚资源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叠加优势,将阿拉山口打造成中哈边境新兴产业示范区。
  狄永江说:“未来,我们将更加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丰富拓展口岸功能;继续发挥口岸区位、综保区政策叠加优势,构建向西开放发展的新高地;继续扩大阿拉山口边境特色旅游品牌宣传与营销,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等,着力把阿拉山口打造成功能完善、独具特色和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热门专题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推荐商家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安卓客户端

 
0532-66886655
0532-668866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