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提起“天山纺织”,可谓家喻户晓。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纺织”)的成长历程,应验那句维吾尔族谚语“事成于和睦,力量生于团结”。
进入十月,气温持续走低,天山纺织迎来生产黄金季,车间内干得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各族职工开足马力赶制各类羊绒制品,大家熟练地缝挑、洗烫、质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阿尤甫·哈力克,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已在天山纺织工作三十多年,现在是天山纺织针织厂副厂长。说起在单位工作这么多年的感受,他用一个比喻:“各民族就像同1台织机上的零件,紧密配合,织出最美的衣服。”
“全球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看新疆。”这句话在羊绒行业广为流传,彰显了新疆羊绒的卓越品质。1980年,天山纺织的前身——新疆天山毛纺厂成立。那时,它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新疆人耳熟能详的“天毛”。
历经45年发展,“天毛”已蝶变为新疆毛纺织行业唯一一家集羊绒收购、产品研发、分梳、染色、纺纱、服装设计、针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企业。
作为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山纺织年分梳无毛绒、粗纺羊绒纱各300吨,针织厂年产60万件高品质羊绒衫,旗下“天山”“GTS”“TIANSHAN”三大自主品牌通过200余家销售终端,将新疆优质羊绒产品送进千家万户。天山纺织董事长刘忠斌表示,这份成绩,离不开来自各民族500余名员工的共同努力。
在天山纺织的机台旁、操作间,时时能看到团结协作的画面:国通语课堂上,各民族职工互相纠正发音、分享家乡故事;劳动竞赛中,各民族班组结成互助对子,比技能更比团结;技能比武时,老师傅们将毕生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结下深厚友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阿尤甫在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领衔创办“阿尤甫·哈力克劳模创新工作室”,各族职工在这里交流经验,一次次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
50岁的菊马洪是天山纺织针织厂车间副主任,也是阿尤甫的徒弟。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菊马洪从一名普通挡车工,成长为自治区纺织和服装行业横机工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师傅常说,纺织机台的顺畅运转离不开每个部件的协同,就像我们各民族必须团结一心。”菊马洪说。
绒线织万象,寸缕连人心。作为扎根新疆的企业,天山纺织聚焦纺织服装主责主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方面积极行动,通过技术输出、订单共享,带动上下游3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直接带动5.5万户农牧民增收。
阿依登别克·托合提来自阿勒泰市萨尔胡松乡散德克库木村,现在是天山纺织所属服装公司毛纺厂市场部客户经理。一说起现在的工作,他的言语中满是幸福和感激。
阿依登别克的父亲在村里的牧场养了很多羊,每年他们把原绒卖给天山纺织,收入比以前单纯靠放牧稳定了许多。天山纺织的技术员还经常去牧场,手把手教牧民提高原绒品质。
阿依登别克说,他从小帮父亲养羊、卖羊绒,渐渐对天山纺织产生感情,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应聘到天山纺织所属企业工作,“相信通过努力,会越来越好。”
刘忠斌说:“我们做强做优做大纺织服装主业,就是要以国内领先的分梳染色技术为纽带,把新疆优质羊绒资源转化为各族群众的增收动能,让企业和农牧民在全链条协作中形成命运共同体。”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C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