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锦桥视点>正文

洋纱风暴——进口纺织原料市场的隐忧

                     

  进口棉纱市场正在重蹈几年前PTA市场崩盘的覆辙。前几年PTA原料市场崩盘,就是由于浙江商人利用银行的开证额度进口PTA(生产涤纶的原料),到中国港口清关后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大量套现后跑路,最后引起整个市场的崩盘。前车之鉴,不得不防。如果监管不到位的话,进口棉纱市场也许正在酝酿着一场“崩盘”风暴。

  中国政府托起了世界的棉花价格,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世界纺织原料的倾销地,表面上是照顾了中国棉农的短期利益,但是长远的看,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实际上对农民的损害更大。如果从大的视角看问题,棉花种植也是“大纺织产业链”的一个源头环节。下游企业关门倒闭,上游企业未来如何生存?但目前大量廉价的的洋纱,洋布进入中国市场,其威力足以重创中国的纺织行业,目前已经有成批中国的纺纱和织布厂因此而倒闭,未来中国的棉农的棉花卖给追去呢?靠国家收购?纺纱织布厂都倒闭了,国储棉花又能卖给谁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到我们将来缓过劲来,已经晚矣。要掐死一个人,几分钟就够了,未来美好的远景有什么用。例如,对于北京广渠门桥洞下因为暴雨积水而被淹死的那个司机,我们能否对他说,“如能坚持住,今天失去的,明天还会回来,甚至还会加倍回来!”。中国的纺织企业,快被政策整死了,伤到了根本的元气。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2012年6月1日和7月6日在杭州召开《中国纺织原料高峰论坛》和《进口棉纱论坛》两个会议。这两个会议我都参加了,并在其中一个会议上作了题为《暗潮涌动——进口纱布新格局》的长篇报告,两个会议加起来,报名人数将近1500人。让我感到十分不安的是,人潮涌动的会场上,我隐约的感觉到市场未来的血腥味道,就好像当年的证券公司的散户大厅里,你看到熙熙攘攘的散户聚集就会警觉地嗅出行情见顶信号。倒是哪些参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供应商,先是莫名惊诧,随即欣喜若狂,他们以为来参会的都是实际买家,其实他们不知是,前来参会的,基本上是两类人:一类参会者是进口棉纱棉布的新入场者,有些还是卖了工厂转向贸易领域的小企业主,另一类参会者是前期高价进货后浮亏严重,寻求解套者。

  这3年来,由于价格优势,进口棉纱和坯布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百年不遇的大行情,令做棉花和棉纱生意的商人“一年赚了十年的钱”,这种“赚钱效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场外资金入场。原本和纺织行业毫无关系的企业,投资机构和个人也前赴后继的加入“洋纱,洋布”的海外采购大军,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也释放出大量的信用证的额度给这种海外采购的热潮火上浇油。我们的供应商,巴基斯坦卡拉奇一家著名的纺织企业,在5月份月的一天之内接待5批来自中国大陆的采购团。这位巴基斯坦朋友并没有因此而高兴,相反她忧心憧憧的对我说,由于短期内大量的来自中国的采购需求,使得当地一些小型企业异常亢奋,通过借贷大量增添设备,增加人手,当地的纺织厂的工人几乎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这样无形中推高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当地的原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推高的当地产品的出厂价格,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短期内似乎中国采购商的热情高涨,但是一旦这些“短期需求的泡沫”一夜之间散去,那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世纪末美国华尔街资本市场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历史不断地在重演。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

  由于大宗商品国际采购涉及到的跨国交易方式,定价机制,结算途径,品质纠纷,与国内交易完全不同,进口原料所面临的的“洋风险”几乎断送新入场者的信心。在江河里能航行的船到了大海里未必照样能应付自如,触礁搁浅的案例倒是为数不少,如果我告诉你,江苏常州有家企业到目前为止还在艰难的消化2010年下半年高价(当时的棉花价格每吨人民币33,000,现在的棉花价格是19,800)进口的库存棉纱时,你又做何感想?

  棉花,棉纱,越来越像投机商品而脱离了生产原料的属性。价格波动也越来越受到资金面的影响而脱离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基本面。有一个时间段,由中间商的报价得知进口棉纱坯布的价格甚至比国内的价格还要高。而由于终端消费市场没有启动,大量的原料和成品库存积压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农民的农产品大量的滞留在批发市场和酒楼的厨房里,没有被终端消费者消费掉,最后的结局就是腐烂变质。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了真实的危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雪崩效应,小规模的局部性的崩盘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任何被作为炒作对象的商品例如棉花和棉纱,往往在第一阶段其价格超过了自己作为一般商品的价格成为生产领域囤积库存的对象,第二阶段则超过其作为资本的价格成为投资资金青睐的对象,第三阶段则是大宗商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例如银行释放大量的信用额度,贸易公司不做实物交易而从事代理开证的业务,今年的棉花和棉纱已经成为金融衍生商品。在一个高度自由的货币和资本市场,如果某一种商品逐渐被资本化和货币化之后,就有可能取代货币,(棉花和棉纱成为金融衍生商品)这种行为一定会受到货币对之的惩罚,货币会让这个商品完全失去其所聚拢的商业和金融信用,直至破产。

  历史上由于短期资金的疯狂炒作而导致的经济危机的例子屡见不鲜。从遥远的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事件到近几年的中国本土山东的大蒜,生姜和棉花事件。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事件”的悲剧结果就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不知有多少人因此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盲目跟风的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我们在铁矿石,钢铁,煤炭和大豆产业的进口贸易上已经有太多的这样的教训了。现在,似乎泡沫蔓延到了中国的纺织原料领域。前几年PTA原料市场崩盘,就是由于浙江商人利用银行的开证额度进口PTA(生产涤纶的原料),到中国港口清关后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大量套现后跑路,最后引起整个市场的崩盘。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我们做过现场调查,在2012年春季的北京国际纱线展会上,三分之二的参观者不是纺织行业的终端买家,而是贸易公司和中间商。当时人们几乎一致看好未来的棉花行情,盲目订了大量的洋货,造成商业库存的急剧增加,但是工业订单的严重不足,又导致了小或者下商业库存的时间将会很长,积压的资金将会很巨大,银行赎单期一到,就会引发大量的抛盘,甚至“砍仓盘”和“止损盘”的大量涌现,以至于市场价格一泻千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主动去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最后泡沫破灭,市场一片狼藉。

  目前的市场状况是,不管懂不懂进口棉纱操作和风险的采购商都一股脑的杀进这个未知的的市场。举个例子,江苏常州的湖塘棉纱市场有个商人,原来国内纱贸易做得很顺利,看到别人做进口纱赚钱,一时兴起,匆忙上阵,也租了一个办公室,5月1号开始正式办公,投入约2千万元人民币,急匆匆的申请进出口权,开了外汇账号。但是6月14号给印度供应商开出的信用证,直到到现在,2个月过去了,连个棉纱的样板也没有看到,于是这个商人马上又泄气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量的真实案例表明,要尝试进入一个新市场,尤其是这其中要涉及到国际贸易结算,品质定义,价格机制,货币汇率,法律环境和风险控制,供应商评估和考核等一系列环节,没有2年的练手时间,业务是做不起来的。

  很久以前,我们看一部赵丹演的老电影《乌鸦与麻雀》,电影里面有个全民炒作棉纱的场景记忆犹新,解放前上海滩上炒作棉纱的人,有几个能逃过劫难的?即使是现在,香港纺织行业的前辈们,把棉花,棉纱视作“白老虎”,操作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骑虎难下”的尴尬。

  棉花,棉纱等大宗商品长期走势是走牛的,问题是,你能在市场上活多久?。

  本文作者吴法新先生是纺织行业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的资深专家,香港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香港JKN国际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经理,电话:13926571666,电邮:852190803@qq.com

  启示:《天衣无缝—纺织染整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计划2013-2014年出版,部分内容在在博客上有连载,作者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ufaxin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