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锦桥视点>正文

畸高棉价遗症显 消费低迷行情疲

                     ——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行情回顾

  【锦桥纺织网专稿】2010/11棉花年度注定在棉花行情史上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历史时刻。因为它前半程“神马”行空,乘“浮云”,冲“新高”,给力行情;后半程则又“蛟龙”入海,驾“银河”,跌“渊底”,打压棉价。这跌宕起伏犹如“过山车”似的棉花行情,搅得棉市周天寒彻,扰得涉棉人士大跌眼镜。

 

  2010/11棉花年度从全程统计数据上看,年度初与年度末相比,棉价是小幅升涨的态势。例如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由2010年8月31日年度初的18005元/吨,至2011年8月31日年度末的19307元/吨,12个月累计升涨了1302元/吨,涨幅为7.23%。(参见:表一和图一)
  同期,国外棉价也是小幅升涨的态势。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累计升涨了21.40美分/磅,涨幅为22.72%。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升涨了31.30美分/磅,涨幅为32.03%。(参见:表一和图二)

 

  可以看出,2010/11棉花年度,外盘棉花价格的涨幅要大于国内棉花价格的涨幅,而我国进口棉花价格的涨幅又大于外盘棉花价格的涨幅。

 

表一  原棉价格运行明细表
单位:元/吨、美分/
日期        项目 CCindex328 涨跌 CotlookA(FE) 涨跌 FCindexM 涨跌
12/31/2009 14873 13 78.45 0 82.18 0.23
08/31/2010 18005 -13 94.20 0.20 97.73 1.15
10/29/2010 26760 436 141.50 -0.60 146.53 -0.88
11/11/2010 31302 441 168.40 -4.00 170.47 -3.23
11/30/2010 26248 -41 146.75 3.40 150.58 2.39
12/31/2010 27508 5 171.95 2.90 172.21 0.62
02/28/2011 30313 15 216.30 7 212.79 2.79
前半程涨、跌总量   12308   122.10   115.06
±幅度(%)   68.36   129.62   117.73
03/01/2011 30467 154 223.30 7 219 6.21
03/08/2011 31241 236 243.65 0.40 241.20 1.34
03/31/2011 30128 -207 221.95 -1.50 220.45 -0.92
04/01/2011 30008 -120 227.75 5.80 226.27 5.82
04/07/2011 29608 -19 234.40 6.40 231.25 6.72
05/03/2011 26638 -289 182.28 0.16 173.10 0.40
06/01/2011 24495 17 182.20 3.96 168.95 4.20
07/01/2011 23927 -129 133.55 -2.80 166.67 -6.08
08/01/2011 19945 -178 113.80 -1.10 132.89 -0.52
08/03/2011 19800 -86 116.50 0.50 134.81 1.20
08/17/2011 19057 -2 114.50 -0.10 129.35 -0.38
08/31/2011 19307 60 115.60 0.50 129.03 0.46
后半程涨、跌总量   -11006   -100.70   -93.76
±幅度(%)   -36.31   -46.56   -39.36
全年度涨、跌总量   1302   21.40   31.30
±幅度(%)   7.23   22.72   32.03

  注:为方便数据对比,统一按中国棉花年度(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计算。
  如果仅从2010/11棉花年度统计表的年度初与年度末相比的数据上看棉花价格,结论是平静无奇的,但若结合全程的棉花价格统计数字和走势图(表一、图一和图二)来看其运行过程,却是风起云涌,跌宕起伏。
  一、前半程行情走势概述
  2010/11棉花年度初期(2010年9月~11月中旬)的72个工作日,棉价飙升暴涨。至11月1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扶摇直上”三万元,升涨至31302元/吨的国内现货棉价的最高价位(也是本棉花年度的最高价位),飙升暴涨了13297元/吨,涨幅高达73.85%。同期,郑棉期货也从18500元/吨涨至34000元/吨,上涨了15500元/吨,涨幅高达83.79%。(参见:表一和图一)
  随之从2010年11月12日突然开始阶段性的回调修正。经14个工作日至12月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急转速降,“飞流直下”五千元,跌落至26164元/吨,速降了5138元/吨,降幅为16.41%。同期,郑棉期货也由34000元/吨左右下降至26000元/吨左右,降幅为25%左右。而同期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从172.40美分/磅下降至143.35美分/磅,下降了29.05美分/磅,降幅为16.85%;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从173.70美分/磅下降至148.19美分/磅,下降了25.51美分/磅,降幅为14.69%。二者的降幅均低于国内现货棉价下降的降幅。(参见:表一、图一和图二)
  从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棉价基本是在“高价位运行”中,宽幅震荡、盘整升涨的走势。表现不同的是国内现货棉价升涨走势较为平缓,而外盘棉价升涨走势震荡强烈、宽幅波动。这三个月中,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累计上涨了4065元/吨,涨幅为15.49%;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累计升涨了69.55美分/磅,涨幅为47.39%;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升涨了62.21美分/磅,涨幅为41.31%。(参见:表二)

 

表二  棉花价格涨、跌幅度一览表
单位:元/吨、美分/
日期  项目 CCindex328 涨跌 CotlookA(FE) 涨跌 FCindexM 涨跌
11/30/2010 26248 -41 146.75 3.40 150.58 2.39
12/31/2010 27508 5 171.95 2.90 172.21 0.62
01/31/2011 28682 20 193.25 -4.25 190.97 0
02/28/2011 30313 15 216.30 7 212.79 2.79
涨、跌总量   4065   69.55   62.21
±幅度(%)   15.49   47.39   41.31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累计升涨了12308元/吨,涨幅为68.36%。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累计升涨了122.10美分/磅,涨幅为129.62%。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升涨了115.06美分/磅,涨幅为117.73%。(参见:表一、图一和图二)
  往年都是国内棉价要高于外棉价格,而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则是外棉价格高于国内棉价,且领涨国内棉价,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差距曾一度达到6000~7000元/吨。而棉价的“飙升暴涨”,引发棉纺织品的价格也随之普遍上涨。这不但使得国内的消费需求受到很大抑制,更严重的是同时也使得外贸签单困难重重。其“后遗症”遗害无穷。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行情回顾,请见拙文《棉花是神马浮云遮望眼》,此不赘述。
  二、后半程行情走势回顾
  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累计下降了11006元/吨,降幅为36.31%。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累计下降了100.70美分/磅,降幅为46.56%。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下降了93.76美分/磅,降幅为39.36%。
  三者都是在2010年3月8日连续上涨至最高价位后,自3月9日开始连续下跌的疲软走势。唯一不同的是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下跌至2011年8月17日后,自8月18日至8月31日,开始了连续微幅上涨的走势;而同期的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和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则仍是盘整下跌的走势。
  另外,从棉价走势图上可以看出,在2011年5月12日至6月24日期间的曲线,是全程唯一相对平缓的盘整走势,这期间(32个工作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累计仅仅下跌了472元/吨,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累计仅仅下降了29.80美分/磅,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仅仅下降了6.59美分/磅。2010/11棉花年度后期,国内、外棉花价差已回落至2000元/吨以内。(参见:表一、图一和图二)
  (一)自3月中旬棉价开始下跌,前期棉价飙升暴涨带来的“后遗症”逐步显现
  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首月3月份的开初六个工作日(3月1日~8日),国内现货棉价延续二月份的上涨势头,连续攀升上涨至3月8日的最高价位31241元/吨后(也是本棉花年度的次高价位),即掉头向下,进入了连续下降的通道,但降势平缓,波澜不惊,缓缓的滑降至月底。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从月初的30467元/吨,盘整至月末的30128元/吨,累计微幅下降了185元/吨,降幅仅为0.61%。虽然降幅不大,但谁也没有料到,棉价的“高台跳水”竟然由此起步,连续下降了5个月零7天,直至8月18日方才止跌企稳。
  自3月中旬棉价下跌,2010/11新棉花年度前期棉价飙升暴涨带来的“后遗症”逐步显现出来,导致花纱布市场直至2011年8月末都是行情低迷,交易清淡的疲软态势。棉花价格由3月份的弱势盘整走低直至4月份之后的大幅度下跌,使得棉企和棉商存(囤)的棉花价格已经高于当时市价,成了烫手的山芋,卖与不卖陷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纯棉纱、布库存积压增加(7月份部分棉纺织企业库存积压的棉纱线数量有三、四个月之多),被迫让利甩库,售价大幅下跌,停产、限产的棉纺织企业逐日增加,直至2011年的8月中旬,才开始有所缓解。
  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金融局势风波迭起、极不平静,引发全球股市和期市的震荡起伏,也牵连棉市在震荡起伏中弱行下跌。
  初期,3月11日东方日本大地震与海啸造成的灾情触目惊心,其引发的7级“核危机”至今还令人忧虑。3月19日西线欧美“十国联军”又打着执行联合国设立“禁飞区决议”的幌子,突然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4月18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贷评级的前景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导致美元指数大幅上升、美股以及金属等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对金融股市形成打击。
  而期间尤以8月5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保持了94年的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以及同日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和西班牙又继6月份希腊之后爆出债务问题为甚。这二大事件一下子拉紧了全球神经,引发对经济前景及全球经济或可能进入二次探底的担忧,市场恐慌情绪加剧并蔓延。8月8日(周一)一开市,即引发全球股市剧烈震荡下跌及商品市场全面下挫,美股、亚太股市、国内A股普遍出现大幅下跌,原油暴跌、黄金价格不断创下新高。
  再如美国经济数据不佳,就业压力长期不减;日本经济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财政赤字也进一步上升;一些新兴经济体受紧缩政策的影响,增速也有所放缓;印度棉花放开出口;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年度后期恶劣天气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等等因素,都直接困扰着并延缓了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并牵连棉市走势的疲软低迷。
  国内方面,如3月25日和4月21日,央行分别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6日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等举措,此后接连不断。央行的金融政策调控压力,已形成常态,并逐渐传递到棉花市场,正在促使国内棉花价格从“畸高”的价位回落至理性的价位上。
  山东魏桥自2010年3月14始,至2011年7月16日止,共18次连续下调三、四级皮棉采购价格。此“惊市骇俗”的降价举措,无疑在实际上配合《收储预案》,催动、加大了国内“畸高”棉价的下降速度和幅度。
  3月30日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显示了政府建立常态化棉花收储政策的动向。《收储预案》对稳定植棉面积,调控棉价,导引棉花行情的走向,维护棉花市场的稳定,保证涉棉产业链的良性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收储预案》还向我们显示了政府部门要扶持涉棉企业,调控规范棉花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政府部门对于棉花基本价位的预期和目标。这对棉花后市行情的定位和走向起到了未雨绸缪的作用,而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的走势,也确实未能偏离收储价格的“权衡”。
  动荡、“多事”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金融局势,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迟迟未见启动的下游纺织服装消费需求,阻滞了本年度期间4、5月份传统纺织旺季的到来,使自3月份开始就疲软的花纱布市场愈加“雪上加霜”。棉企和棉商停止收购棉花和出售存(囤)的棉花,退市观望。
  (二)2月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大幅回落,催化了畸高棉价“后遗症”的显露
  2月份纺织出口增势遭遇“春节效应”,纺织品服装贸易额较1月份大幅回落,出口增长步伐放缓。2月出口104.4亿美元,尚不及1月出口额的一半,同比也出现17.4%的下降;进口12.4亿美元,较1月环比下降31.5%,同比增长22.1%。当月实现92亿美元的顺差,较1月大幅回落106亿美元。
  其中,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前四大出口市场下降幅度见下表:

二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统计表
国别  项目 出口金额(亿美元) 增减(+-) 备注
总额 104.40 -17.40% 不到1月出口额的一半。
欧盟 25.20 -15.40%  
美国 14.80 -25.20% 降幅最大。
日本 13.40 -7.80%  
东盟 7.20 -3.60% 2009年下降外,均保持增长。

  大类出口商品中,虽然纱线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增幅达到35.6%。但纱线出口增长是由数量扩大和价格提升共同推动的,且价格提升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当月纱线的出口量、价分别提升9.5%和23.8%(2010.9~2011.2月棉花价格涨幅为68.36%)。尽管出口呈现下降,但大部分商品的出口单价在棉价升涨的拉动下,却保持小于棉价升幅的涨势,其中面料提升35%,针织、梭织服装提升15%。
  2月份的出口受阻,导致了3月份国内下游纺织服饰消费需求的低迷疲软。纱、布交易的清淡,进而引发纱、布库存的增加(棉纺织厂的纱线平均库存量已经增加至一个月以上的产量,远高于往年旺季时的库存量,且库存增加速度还在加快。)和让利求市、降价促销。库存积压增长带来的资金压力,既使纺纱企业无款买棉,也使织布企业无钱购纱,就连纺机制造企业也感受到了棉价下降的飒飒冷风,例如已有购买细纱机意向的纺企不再签约,已经订购了细纱机的纺企要求延期交货等。其后果就是棉花价格也在销势不旺中一路下滑。
  春节过后原是传统的纺织市场淡季,按老经验来看,价格调降亦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因为今年春节后至3月8日现货棉价一直是升涨的走势,纱布价格也是春节后先上涨,后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企稳的走势,故而3月份现货棉价的微幅下降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但此时因前期棉价畸高导致的下游纺织服饰企业订单减少,尤其是长期订单大量减少的隐忧,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对于2月下旬国内电子盘棉价的一波降价,人们又归因于国内收缩流动性的金融举措和国外利比亚政局动荡致ICE期棉的打压。当然也就更不会有人能预料到前期“飙升暴涨”的棉价,会从此如破闸的洪水一样,“一泄”5个月,“滑降”一万元。
  在3月份方显露出来的畸高棉价“后遗症”,导致拉动整条涉棉产业链的下游纺织服饰产品贸易受挫,并使得下游产业运转阻滞,这对于花纱布市场的打击是致命的,也是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行情疲软、低迷,企业停产、限产、产品滞库的“症结”所在。这是市场在释放前期“畸高棉价”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在释放“高棉价泡沫”的市场整理行为。
  (三)山东某大型纺企连续下调皮棉采购价格,催动加快了棉价下跌的步伐
  在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山东某大型纺企自3月14日至7月16日,共18次下调皮棉采购价格,总共合计下调了三级皮棉采购价格10000元/吨,下调了四级皮棉采购价格3700元/吨。其中:三月份3次(《收储预案》发布前),共下调三级皮棉采购价格1500元/吨;四月份5次,共下调三级皮棉采购价格3000元/吨;五月份3次,共下调三级皮棉采购价格2000元/吨;六月份1次,共下调四级皮棉采购价格500元/吨;七月份6次,共下调三级皮棉采购价格3500元/吨,下调四级皮棉采购价格3200元/吨。
  在《收储预案》发布前后,山东某大型纺企频频下调皮棉采购价格,且每次调整后的采购价格,均大大的低于当时的市场现货价格。这就更加剧了棉花行情的疲软走势,催动并压迫棉价也随之一次次的大幅下跌,使得棉花交易更加清淡,市场观望情绪更加浓重。同时也使得棉纺织企业的“去库存”进程愈加艰难且售纱的亏损额度一再加大,特别是小型棉纺织企业的压力更大,导致停工、减(限)产企业的数量继续增加。
  特别是七月份连续6次,三、四级皮棉采购价格的交替下调,使得在新老棉花年度交替的过渡期间,已经连续四个多月疲软下滑的棉花价格,在面临着农发行收贷“双结零”的巨大压力时,再经此番连续“人工操作”下调收购价格的一次又一次强力冲击后,国内现货棉价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走势,并已经靠近下年度的棉花收储价格。而现货棉价的下降,又牵动国内电子盘郑棉期货和电子撮合行情的震荡下降。就连外盘棉花行情也随之产生了连锁震荡的行情。棉价的连续大幅下跌,也使得棉花加工企业(棉商)和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次次的“冲击”。
  (四)新棉收储价格“权衡”弱势运行的棉市
  在弱势运行的2010/11棉花年度后半程,消费需求难以提振,再加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金融局势极不平静的打压,国内、外棉市行情在震荡起伏中总体上是弱势盘整,一路下跌的运行走势,期间一直未能获得支撑上行的“能量”。倒是《收储预案》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先是给涉棉人士吃了“定心丸”,继而又逐步显示了“权衡”棉价走向的“标尺”的作用。特别是在有关部门承诺不限量收储新棉不久,2011年8月26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公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交易办法》,更是保证了棉价的稳定和新老棉花年度的顺利过渡。
  现在不妨通过回顾山东某大型纺企在3月14日至7月16日共18次频频下调皮棉采购价格的举措,略窥其如何在实际上配合《收储预案》,催动、加大了国内“畸高”棉价的下降速度和幅度。其首先是在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进行市场分析的前提下,在《收储预案》发布前,分三次下调三级皮棉采购价格,表露出了舆论“导向”的意图。接着,是其在《收储预案》发布后至6月份步步为营的外围“收缩”战术。最后,是7月份紧锣密鼓的三、四级棉价同时下调的“总攻击”,矛头直指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总“目标”。
  在《收储预案》的“权衡”之下,8月3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终于下跌至19800元/吨的价位。此后又经10个工作日的小幅盘降,至8月17日跌至本年度的最低价位19057元/吨。自8月18日至31日本年度的最后10个工作日,国内棉价即日日微幅攀升,3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升涨在19307元/吨的价位上,为2010/11棉花年度画上了一个尚算“满意”的句号,比较圆满顺畅的交出了“接力棒”。2011年8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先抑后扬,累计下降了816元/吨,降幅为4.06%,是盘整企稳的走势。
  受我国棉市盘整企稳的影响(当然还有诸如美棉出口不佳、恶劣天气影响棉花产量等其他因素),8月3日,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A(FE)从116.50美分/磅的8月最高价位,盘整下降至31日的115.60美分/磅,仅下降了0.90美分/磅,走势盘整企稳;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从134.81美分/磅的8月最高价位,盘整下降至31日的129.03美分/磅,下降了5.78美分/磅,也基本是盘整企稳的走势。
  可以说,是新棉收储价格的“权衡”,在支撑并维持着国内现货棉价后期相对平稳的弱行走势。
  三、后市走势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恢复阶段,特别是又刚刚经历了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发酵蔓延的震动之后,全球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全面复苏的前景仍不乐观。政治、经济、金融、战争、消费、气候等诸多利空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不确定性增加,风险性加大,直接困扰着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
  我国的棉纺织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但国内通货膨胀严重、银根紧缩、人民币持续升值(2011年6、7、8三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分别为0.2%、0.44%、0.77%,从8月11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6.3时代”。)、出口订单流失、外贸纠纷频发、能源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等不利因素,都影响纺织企业接签外单,将拖累棉纺织行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棉花市场转暖,并持续影响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的启动。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切决定于市场!”棉价的回升与良性运行,还得靠终端纺织服饰产品的消费需求来拉升与平衡。2010/11棉花年度棉价的“飙涨暴跌”对整个棉花产业链都造成了严重冲击和损,其根源就在于供需失衡。只有供需结构合理,才会实现整个棉花产业链的良性运作,棉市行情也才会平稳运行。而本棉花年度的惨痛教训就在于我们预见性的迟滞和救市措施的乏力。依我国目前的纺织生产能力和棉花产量,每年需进口棉花300万吨才能基本维持平衡。那么,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数量与时机则是缓解供需缺口的唯一方式,而多渠道、多国别的采购与进口外棉,也是避免外棉炒作价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在把握外盘棉市动态和进口外棉的操作上,确需改进。
  市场的经验之谈是“上涨看供给,下跌看消费。”已经疲弱运行了半年之久的花纱布市场,其振作的“动力源”就是下游纺织服饰消费需求的启动。近期,在纺织品市场消费尚无根本性好转的形势下,若无重大事件的爆发,国内棉市还需靠新棉收储政策对棉价产生的支撑,维持盘整运行的走势。当然,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不受影响,故而还需关注全球政、经、商、贸等各方的信息,特别是欧元债务危机“发酵”进度、美国的经济数据如失业率高企动态、产棉国天气状况、股市与期棉走势等等,以便及时判定和把握棉市动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