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棉价也经过3轮变动,尤其是2010年2月直线飚涨将国际棉价推向历史高位。但是与国内无休止上涨走势相比,国际棉价每轮变动后都维持一段时期宽幅震荡休整期。
第1轮,受中国棉价涨势影响,国际棉价整体震荡上扬,纽约期棉由59美分涨至75美分左右,累计上涨1600点,涨幅27%;CotlookA指数由63美分上涨1100点至74美分,涨幅17.5%。
第2轮,即2月行情。受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美元大幅升值因素影响,国际棉价直线飚涨。纽约期棉由70美分猛涨至82美分高点,CotlookA指数由75美分涨至87美分,1个月上涨1200点,涨幅均达17.1%左右。之后几个月均处高位震荡整理走势。
第3轮,4月短线上涨行情。受4月19日印度限制国内棉花出口,加剧全球棉花资源紧张气氛,国际棉价线上扬,棉价再创新高。几个交易日,纽约期棉由78美分迅速升至84美分左右,上升600余点;CotlookA指数由84.5美分升到91.7美分以上,上涨720余点。进入5月后,国际棉价再度步入修整阶段,运行基本平稳。
4.国内棉价持续上涨和国际棉价涨后趋稳,内外棉价开始拉开差距,棉花进口明显增加。从下图看出,从3月中旬至5月(不含4月短线行情),内外棉价价差逐步扩大,截止5月末,国际棉价按1%关税折口岸价约15800元,比国内棉价低1600元以上,按滑准税折口岸价16290元,比国内棉价低1140元左右。受内外棉价价差和国内棉花资源难求因素影响,2010年来棉花进口增加明显。据海关统计,2010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17万吨,同比增长75.5万吨,是2009年同期的2.8倍。除2月当月进口22.1万吨外,其他3个月均在30万吨以上,其中1月进口30.13万吨,4月、5月均进口32.38万吨。且前3个月均以印度棉为主,4月美棉居第一,印度棉退居第2位。
5.纱价被动上涨近万元,涨幅达51.1%,巴纱涨幅72%,进口巴纱减少。受棉价上涨推动和纱线销售增长影响,棉纱价格连续上调(如图),在棉价3轮上涨过程中,棉纱价格累计上调51.1%,快于棉价涨幅17个百分点。其中第1轮上调15.4%,第2轮上调16.7%,第3轮上调12.2%。棉纱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2009年最低水平高出66%以上。与持续上涨的巴纱相比,目前国内21支棉纱主体价约25000元,比巴纱高出2800元左右。本年度来巴纱也明显上涨,21支由平均12900元涨至目前的22200元左右,累计上涨9300元,涨幅72%左右。受巴纱价格涨幅过大及其国内控制巴纱出口等因素影响,我国自巴基斯坦进口棉纱减少。据海关统计,4月我国进口棉纱10.29万吨,同比增长15.1%,环比下降8%。其中自巴基斯坦进口2.92万吨,同比、环比分别下降6.7%、21.3%。2010年1-4月我国棉纱进口38.51万吨,同比增长35%,增速较1季度回落9个百分点。其中自巴基斯坦进口13.62万吨,同比增长32.1%,增速较1季度回落16.9个百分点。
6.化纤生产出口大幅增长,但是化纤价格不同程度回落,与棉价价差进一步扩大。2010年化纤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4个月化纤出口21.41万吨,同比增长60.8%。其中涤短出口16.25万吨,增长57%;粘短出口3.41万吨,增长138.8%。受出口增长,化纤生产保持稳定增长。1-4月全国化纤生产941.48万吨,同比增长18.6%。其中涤纶纤维742.15万吨,增长15.7%;粘胶纤维65.59万吨,增长34.8%。
5月化纤价格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涤短主体价再度跌破万元至9700元左右,较4月末下跌1000元,跌幅9.3%,比棉价价差由4月末的5750元扩大至7730元。粘短继续回落,主体价跌破2万元至18800元,较4月末下跌1000元,跌幅5.1%。
二、近期棉价大涨主要原因
本年度来,棉价能够持续上涨,尤其是国内现货棉价无休止大幅上涨,供求因素固然占主导地位,另外宏观调控滞后、资源分散、囤棉不售、纱价提速及游资炒作等因素也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1.产需缺口扩大,供需矛盾是棉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复苏,纺织生产平稳增长,对棉花需求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本年度截止4月以来,全国产纱1678.68万吨,同比增长18%,折纺棉消费约893万吨。本年度棉花进口172万吨,同比增长94.4%,按统计公告640万吨棉花产量测算,4月末棉花总库存降至400余万吨。按平均每月消费棉花90万吨计算,5-8月尚需纺棉360万吨左右,考虑到正常库存规模,市场可供资源奇缺,棉花供应紧缺状况十分突出,导致棉价持续上涨。
2.宏观调控措施滞后和力度不足,棉价扶摇直上。回顾本年度棉市变化,在2009年10-11月第1轮爆涨过程中,国家及时采取抛储和发放配额进行调控,棉价止涨回稳。但此之后,受资源紧缺加剧及其他因素影响,棉价毫无阻力一路上扬,管理层却无任何措施或态度。与上年度连续3次以高于市场2600余元价格从棉花经营中收储措施相比,2010年宏观调控显得滞后和力不从心。
3.资源分散,囤棉不卖,加剧市场资源紧张气氛。据纺企反映,由于2010年总量少,资源分散,加上有实力的棉花经营企业囤棉不卖,纺企难以实现规模性采购,采购成本不断增加。
4.游资炒作,不断推高棉价。2010年国家出重拳控制房地产市场,“炒房团”变成“炒棉团”,部分游资就在股市、股指期货和商品市场来回炒作,不少游资进入棉花期、现货市场炒棉花、炒棉纱,为棉花、棉纱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5.美元持续走强导致2月国际棉价爆涨。受希腊、西班牙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市场动荡,欧元大幅贬值,美元持续走强。2010年1-5月美元对欧元累计升值幅度达19.1%,其中2月升幅5.8%。受美元汇率变化影响,2月纽约期棉、国际棉价巨幅飚涨1200点,并引领我国国内棉价借机持续大幅提升。
6.印度限制棉花出口,加剧棉花资源紧张,使刚刚企稳的国际棉价再上1个台阶。印度是1个产棉大国,全球第2大棉花出口国,也是我国棉花进口主要渠道之一。由于印度在4月19日宣布暂停棉花出口,国际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助推国际棉价再度上涨。
三、建议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最大的棉纱生产国,最大的棉花用户,也是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棉花产不足需问题将可能长期存在,棉花产业的生产、流通稳定有序发展对纺织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建议:
1.深化棉业体制改革,实现产业共赢。要致力于研究解决好种植、科研制造、市场流通、质量管理的和谐关系,包括种子、棉田管理、收购,综合利用、质量体系、运输物流、生产企业和棉花企业的协调。营造1个从种植、生产、流通、国家共赢,而不是某个环节赚钱其他环节亏损的氛围。
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棉花贸易便利化。我国棉花进口实行的是配额制,配额分配体制、控制体制等虽有重大突破,但是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近2年配额管理看,往往在纺企无米下锅时再考虑发放配额,发多少、发给谁缺乏透明度。在收储、抛储调控方面,收抛储数量、价格一言堂,管理层有绝对的定量、定价权,用棉企业完全是被动接受。从近期印度棉花政策变化情况看,很明显印度棉花怕国内涨价不让卖,我们的棉花怕国内降价。我国纺织业有2000万职工,其中80%是农民工,为社会稳定和棉农利益,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3.出重拳严控游资炒作。从新疆棉和郑棉期货市场看,2010年游资介入炒作较突出,几乎是炒到那里,那里就涨,棉价已经涨到纺企难以生存境地。要像国家出组合拳调控房地产市场一样,严格控制游资炒棉、炒纱,有利于纺织业稳定有序发展。
4.努力开发产品,实现产品原料多元化。棉花资源也是有限资源,随着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国家不断加大对粮食等农作物政策扶持,棉花资源将显得更为紧张。2010年来由于纺企紧盯棉花,化纤等原料被受冷落,需求下降,价格下滑。为使纺织业持续稳定发展,开发产品,努力实现原料多元化值得纺企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