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综合信息>正文
时间行至今年最后一个月,但经济运行压力并未随时间推移有所缓解。
12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低。这也是中国经济先行指标连续第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并创下2012年8月以来的新低。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且呈下降态势,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去过剩产能过程漫长,加之外需尚未明显改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内需和外需均显疲软
交行报告分析称,11月制造业PMI五大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1.9%,环比降低0.3个百分点,表明当前制造业仍承受较大压力。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7.1%和47.6%,环比分别微跌0.1和0.2个百分点,也印证了生产指数的弱势。
CFLP分析师陈中涛认为,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降幅扩大是制造业整体小幅下行波动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高耗能行业PMI指数较上月下降近2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降幅较为明显,分别为5.9和3.2个百分点。纺织业下降3.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下降7.6个百分点。
更为关键的是,被视作先行指标的新订单指数为49.8%,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且降幅比同步指标生产指数更大。
“这预示今后一段时间市场需求或进一步趋弱,制造业PMI还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连平表示,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与上月持平,为53.6%,但作为逆指标,其超出荣枯线表明制造业整体活跃度不高。
内需不振,外需同样不给力。11月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46.4%,显示欧美季节性需求带来的出口提振效应已经结束。其他数据也可佐证这点: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在经历9月的短暂休整后,10月继续下滑,重续2月以来的连跌势头;11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从月初的706点跌至下旬的546点,跌幅高达160点。
从企业角度看,则呈现明显的冷暖不均,大企业仍在50%荣枯线之上,但中小企低迷。
“临近年底,小企业接单更为困难,新订单指数下降4个百分点,降至41.7%,为近年来最低点。新订单急剧下滑,生产活动进一步收缩,生产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降至44.8%。”陈中涛表示,小企业预期下滑,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7.6个百分点。小企业本身具有波动较大的特点,但11月份波动幅度明显扩大,意味着小企业压力有所增加。
需政策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总体宽松,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大批稳增长投资项目落实对大型企业生产带动较为明显。
连平认为,中小企业PMI低于荣枯线并且仍在下降,表明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支撑反弹的力量仍然偏弱,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进入震荡期,一些问题已经充分暴露。法国兴业银行就指出,中国11月份PMI数据增添了工业领域供应面改革的紧迫性。在工业领域,资本错配、不良资产的增长若隐若现,且生产力动能不足是最紧迫的经济问题。
其中,“僵尸企业”在最近一年来被高层频繁提及,其主要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会议上,处置“僵尸企业”是重要议题之一,并首提“僵尸企业”退出市场。这又与当下的热词供给侧改革密不可分,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加大减税力度是题中之义。
陈中涛分析称,当前制造业处在分化调整阶段,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新兴产业在孕育中成长。目前,宏观调控应由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在原有增长机制和主导产业衰退的同时,加快培育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强的新主导产业,释放潜在供给增长潜力。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最近撰文亦提到,要坚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把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创新政策工具,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保有压、有扶有控。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认为,“十三五”期间可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让部分国有资本划拨至社保资金,“十三五”期间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避免恶性循环。
在2015腾讯财经年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表示,社会不良债务和不良资产的存在减少资金供给,高消耗部门、产能过剩部门和“僵尸企业”占用了不少存量资金,并继续吸纳新增资金。按市场规则出清无效企业,才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制造业PMI创年内新低 凸显供给侧改革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