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技术领域亟待标准化
和艺术走得越来越近的时装界,把能够得到的越来越多的掌声和赞誉给予了站在台前的设计师们,从各种媒体上出现的相关信息就能够证明。和设计师相比,站在时装幕后的工艺师、板师这个偏重技术的群体依然在业界沉默着。近两年来从北京到福建,也连续有数个冠名技术或是工艺的大赛出现,但并没有在多大的范围产生影响。在大多数服装企业主的眼里,他们仍旧只是工匠,属于“制于人”的低文化层次体力劳动者。虽然业界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及其地位和待遇一度有所提升;虽然2006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了技术工作委员会及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让服装技术人员有了自己官方组织的归属;虽然间或有企业开出天价聘请工艺师,但这个群体整体实力的弱势,社会各界对其的认知,决定了技术从业者群体的发展艰难而漫长。 在眼球经济的浪潮中,人们已经习惯了蜻蜓点水般地只关注表面的东西,习惯了只关注创意和想法,而忽略了支撑着光鲜亮丽表面的内核,忽略了实现创意和想法的技术支撑。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种现象也多次出现,人类只有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才会总结出爆发于生产力低下桎梏的社会变革中,技术和发明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当代学习和从事服装设计的人,已经很少再去关注那位时装设计大师——Balenciaga,而只对MarcJacobs、JohnGalliano等大玩视觉艺术的人感兴趣。也很少有人知道一向尖酸的Chanel女士对这位出身于纯粹裁缝的设计师的评价:“只有他才会裁料子,配搭成时装,用手工缝制。其他人不过是时装设计匠罢了。”体现在Balenciaga作品中的完美服装技术,令无数谋得眼球关注的设计师仰望,而大部分现在的后来者却仅仅仰望着相对浅薄。 在国内服装界中,一度关于服装是艺术还是技术的学术纷争,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当然,在艺术化气氛越来越浓重的今天,大多数人开始承认所谓的时尚艺术是建立在完美的技术手段之上而实现的。 国内目前虽然还没有类似法国工艺大师MarcelNatan和MichelNatan那样国宝级的人物存在,但是国内服装技术整体水平、发展速度、人员构成、文化层面等等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尤其是服装制板领域。 作为中国服装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金丽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劣势都有着清晰认知。 问:请您大概介绍一下目前国内服装技术尤其是服装制板方面的整体状态。 金丽:在技术使用手段方面,受西方时装工业的影响,国内单纯的平面制板在逐渐减少,而向平面制板和立体裁剪结合的方向转化;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说,随着正装产品越来越少,休闲运动产品越来越多,而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懂面辅料、工艺,能捕捉并理解流行信息等;在企业需求方面,技术人员的缺口很大,这种需求并不是产生在数量上的,而是对于质量的要求,好的技术人员很缺。总体而言,现在单纯技术和设计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成为更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结构设计。 问:国内服装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构成是怎样的? 金丽:据我了解,在企业中从事制板工作的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大专学历的并不多。有相当比例的是来自于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生产一线。技术工种的人员结构,使得这个群体的文化底蕴和职业基础都存在缺陷,要知道现在市场对服装产品的需求,决定了不光需要技术人员解决穿着舒适的问题,更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纯粹的技术问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但对时尚和美的把握与理解,是需要悟性的。 问:现在国内从事制板工作的人员主要使用哪些制板方法?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