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摩擦的金融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俄罗斯,2008年中俄贸易额达到568.3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作为经常性贸易方式,为两国贸易带来互惠发展。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中俄贸易摩擦的形式,包括“灰色清关”、高关税、贸易救济摩擦、整治和规范贸易秩序、劳务摩擦等。其中,金融体系建设落后导致的中俄边境贸易摩擦,已成为目前制约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过程中,包括银行间汇兑、结算、信贷、担保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必不可少,而且贸易合作越深入,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越广泛、质量越高,双方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联系越紧密。贸易与金融服务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关系,使得金融服务的落后能够引起贸易摩擦的加深。因此,从金融服务入手,抓住导致贸易摩擦的金融制约因素,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中俄贸易摩擦的对策。 一、中俄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 中俄两国越来越紧密的贸易往来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中俄贸易领域的摩擦问题,既包括一般贸易摩擦,也包括边境贸易摩擦。 1.一般贸易摩擦 中俄贸易额和贸易结构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这主要是由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互补性特点及进口量造成的。中国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中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价值低且不稳定的特点。 在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未改变的情况下,中俄贸易额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不平衡结果。据俄方数据,自2007年中国对俄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顺差;2008年,除亚太地区外,俄罗斯对其他各地区均保持了贸易顺差,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逆差额为91.8亿美元。 贸易结构与贸易额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俄方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俄方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保护其国内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打击“灰色清关”,整治贸易秩序;驱逐非法外国劳务人员;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等等。这些贸易摩擦事件都不可避免地影响边境贸易的快速增长。 2.边境贸易摩擦 中俄边贸摩擦大多表现为与边贸结算相关的贸易摩擦问题。中俄边贸结算方式包括现钞结算和银行结算,其中,银行结算主要有三种渠道,分别为本币结算、直接通汇和第三国转汇。目前,在中俄边贸中存在的摩擦问题主要有: (1)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汇率争议,周期长、时效低,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贸易收益。 (2)中俄贸易中一些收益好的项目,由于缺少资金,始终无法进行。 (3)人民币现钞流通量小,主权货币地位受冲击。在现钞结算中,大量的卢布货币在边境地区流通,给国内货币市场带来潜在的冲击风险。据统计,仅2008年绥芬河对俄旅游就超过100万人次,若按旅客最低人均消费约3000元人民币(汇率为29.429.5人民币/100卢布)折算,全年达100亿卢布。如此大量的卢布货币在边境地区交易流通,必将给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带来潜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人民币的主权货币地位。 (4)走私、洗钱等问题带来一系列风险和隐患。在中俄边境各大口岸,卢布是仅次于美元流通的外国货币。通过携带以及“对打结算”的方式,卢布充当着边境贸易的结算职能。而“对打结算”实际上是起着“地下钱庄”的作用,黑市贸易作为中俄边境贸易摩擦威胁着正常贸易秩序。 (5)现钞结算风险高。中俄边贸中经常出现货主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资金难以收回等问题,加大了贸易的潜在风险,造成外汇和税收管理的漏洞,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中俄边境涉及外汇黑市的刑事案件的作案手法更新,出现了几起全家被杀的恶性案件,对中俄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