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初见成效。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主要表现在:(1)市场销售持续较旺。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5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投资,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超过东部投资。(3)农业基础稳定加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今年夏粮产量可超过2450亿斤,是建国以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夏收油菜籽产量可超过1300万吨,创历史新高。(4)工业生产加快回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比前4个月提高3.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5)就业状况保持稳定。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7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4%。一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去年大体持平。就业的稳定,稳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稳定了大局。 应当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在需求方面,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在供给方面,经过30年改革开放,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社会资金相对充裕,有7亿多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扩大的人才队伍,有2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生产要素组合具有优势。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供给结合在一起,必然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世界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多变性,要有足够的估计,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一)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外部需求急剧减少,生产能力闲置;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1)外需严重萎缩导致出口持续降低。1—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下降21.8%;利用外资也明显下降。由于世界实体经济仍处于深度衰退中,出口、利用外资回升面临很大困难。(2)经济效益仍在下滑。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2.9%,企业亏损面处于较高水平。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促进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很大。(3)价格水平继续下降。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9%、5.5%,比上年同期分别下跌9个、12.9个百分点,一些农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4)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这个问题久已存在,在外需下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如粗钢国内消费量不到5亿吨,而产能超过6.6亿吨,水泥、铝冶炼、铁合金等产能明显过剩。企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一些新上项目技术和产品存在趋同现象,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5)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增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世界经济复苏将是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纷纷采取行动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也逐步发挥作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流动性增加、股市回暖、金融市场融资功能有所恢复。但全球金融机构损失尚未完全显现并得到处理,美国信用卡贷款和商业房地产信贷违约率仍在上升,一些潜在金融风险还有可能暴露。在实体经济方面,也出现一些止跌企稳的苗头。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负增长,俄罗斯、南非、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大幅下滑,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等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皆为负增长;美国、欧盟失业率不断升高。世界经济回到正常轨道最终要靠实体经济的恢复,但相对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一旦受到伤害,恢复起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济复苏过程很少一帆风顺,多少会有反复,有时还会剧烈反复和震荡,历次世界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皆是如此。总之,世界经济正处于一种胶着状况,变化的前景仍不明朗,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世界经济以什么样的形态复苏,复苏的路径是什么,多长时间完成复苏,还需要冷静观察。 (三)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的新特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会有所变化,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会有所强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多元化会有所推进,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会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同时,世界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1)发达国家消费模式有所改变,国际市场萎缩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美国消费又过度依赖负债和信用支撑,依赖虚拟资产膨胀产生的财富效应。对现行消费模式的调整,可能影响全球贸易规模扩大。近来美国个人储蓄率有所上升,欧盟一些国家也出现类似征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世界经济复苏十分不利。(2)全球货币发行短期内大幅增加,给未来发展带来变数。为应对危机,世界主要国家普遍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大幅降低利率并实行“量化宽松”等政策措施,向经济注入了大量货币,使全球通货膨胀风险隐忧增加。受流动性增多、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最近国际一些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快速上涨,增加了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3)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能源等产业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许多发达国家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产业升级,尤其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促其成为引领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增长点。美国把培育绿色产业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明确提出逐步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日本宣布实施“绿色新政”,大幅度提高太阳能发电量和新型环保汽车使用量;欧洲也把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重点。同时,随着后京都议定书阶段的接近,发达国家正凭借其在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上的领先优势,推动形成“碳减排”、“碳关税”等规则或准则,这将对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今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的压力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较长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准备。同时,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存在较大困难,生产要素出现富余,为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的条件。国际社会对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提高,为我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对话、谋取更多国家利益创造了有利环境。我们要密切跟踪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变化的动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