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综合信息>正文

金融海啸引港企心态变化

                     

  珠三角港企的“60岁现象”开始加剧。三十年前到珠三角设厂创业的年轻港商,如今大多已是60岁。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还愿意“子承父业”吗?对于这个问题港商似乎非常有兴趣谈。

  刘展灏的观点比较悲观。他认为,下一代人中,愿意接手生意的比例并不高,这类港企的相继关闭将是广东下一步需要面对的问题。

  梁世华倒算乐观派。大部分喝过洋墨水,接受的是会计、法律等专业教育———这是梁世华对“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归纳。对于这个群体,他认为会更愿意投资金融股票等“赚快钱”的行业,制造业确实显得吸引力不强。“但这只是说会有个选择多元化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年轻一代会完全脱离制造业。”梁世华说。

  于2000年成立的广东香港商会,两年前的会员只有500多家,现在已经达到900多家,新增的会员基本都是从事服务业,主要包括广告、物流、保险、人力资源、银行、法律等。“商会会员的架构也从当初的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过半从事服务业。”

  从广东省外经贸厅的数据看,广东在引进香港投资方面仍然保持高增速。今年1-7月,实际利用外资69.35亿美元,增长13.17%,其中在服务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31.99亿美元,增长23.6%,占香港对广东实际投资的46%。这意味着,港商本身在投资结构上已经在进行一轮整体的升级优化。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珠三角加工工厂从7万家减少到6万家。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广东香港商会会长中新增400多家服务业会员。

  相比于“结业”的几千工厂,新开张的400多席服务业从业者似乎微不足道,然而“金融等服务业才是香港的强项,港资进入第二轮投资热潮,基本上集中在服务业”。杜源申说,当年制造业“前店后厂”模式再度延伸到服务业,对于《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服务业比重的目标,粤港若再联手指日可待。

  香港厂商会2009调查报告摘要

  ●部分港资企业正密锣紧鼓地部署迁往广东省的后进地区或邻近的中西部省份,显示了“双转移”有其符合经济原则的一面。

  ●大多数珠三角港商并未因为经济不景而放缓对技术、设备和品牌发展的投资,证明了产业升级换代可以是一个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自然过程。

  ●与去年相似,生产成本较低的广东省内的较落后地区和内地中西部省份仍是港商转移生产工序的主要目的地;亦有相当一部分(39家拟搬迁企业中的11家)企业“以退为进”,准备搬入珠三角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环保工业园,为将来的发展铺设更高的平台。

  ●六成的企业预计其所在行业的整体业务将温和或迅速收缩,近一成的企业表示将关闭工厂或转营贸易。有关数字已比去年的调查有所好转;亦有部分企业正处于停产观望的状态,反映结业潮虽已减退,但暗涌仍在。

  ●自2008年年中以来,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的措施,发挥了纾困解难的积极作用。响应公司对内地政策的评价普遍高于特区政府的政策。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