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40%中小企陷半停工状态 一季度增长仅2.5%
姜纬的圣邦机械有限公司坐落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他告诉《小康》记者,圣邦公司一个占地25亩的分厂很快就要建成了。“在温州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两块地已经很不错了。”姜纬说,由于土地是从开发区管委会直接批来的,所以2005年拿这25亩地的时候,每亩只花了24万元,而现在每亩大概需要32万元。 同在滨海园区的金帝鞋业有限公司则体会不到开疆拓土的喜悦。金帝的党支部书记郑士礼说,最近新增的耕地占用税使土地成本每亩一下子上涨了4万元,计算下来,目前金帝花在每亩地上的钱已经达到了40万元。“每亩40万元的成本在温州还算是便宜的,不过和内地一些省份比就贵多了,有些地方每亩地价仅为七八万元。” 事实上,这样的现实的确引发了两个有损温州GDP的后果:长大了的企业大量外迁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长不大的企业不堪薄利润、高成本以及金融危机的多重困境,或停工了事,或转战他乡。 作为一家专业的警用器材生产企业,星际控股集团是国内同行中的老大,50%多的警用器材市场归星际所有。星际董事长陈时升准备将那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工厂全部迁到外面。“本身利润空间就很小,温州的消费水平又高,如果坚持在温州做,将来就会亏本。” 温州的很多鞋企已经将皮鞋加工厂放在了俄罗斯、非洲以及国内的欠发达地区。他们并非不爱温州,而是在温州做鞋的利润就只有0.5%,在非洲却能达到15%以上。号称“中国鞋都”的温州已经由做皮鞋成本最低的地区变成了高成本地区。 畅想网曾经是被浙江省当作第二个“阿里巴巴”来培养的温州企业。如今却落户在杭州。“他不可能留在温州。”温州人自己都这么说。 圣邦集团也已经将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了杭州。董事长姜纬说,“我们的产品研发是和浙江大学合作搞的,学校里的教授、博士后都不愿意到温州来,所以我们就在杭州建了个研发中心,让他们在那里上班。” 如今,温州形同一个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培育出的企业最终“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而愿意在温州留下的,正变得越来越少。 “温州的企业都跑到外面去了,但是外面的企业却没有进来。”这是温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温州企业现状的描述。企业只出不入的现实是当前温州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温州也想鼓励回流。但是,温州的投资软环境和城市的软实力都不尽人意。“温州没有资源,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也没有智力,而且投资环境也不好。现在和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那时候靠蛮干,胆大就赚钱,但是现在做生意要斗智斗勇,胆大可能会死得更快,必须要有智力支撑。毕竟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家要有判断能力,还要有知识,再讲大一点就是文化的底蕴还得深。”周德文认为,文化就是一个城市中企业的灵魂,这一块温州很薄弱。 周德文曾写过一本书叫《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的书,书中,企业的危局、险局、困局,局局相扣。 温州的困局显然比企业的困局复杂得多。它是企业的困局,然而,也远非企业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