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综合信息>正文

我国经济开始走向复苏 今年一季度GDP增6.1%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一系列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1%,同比增速继续回落,而CPI、PPI也依然继续保持同比负增长。虽然同比数据不佳,但从2009年首季度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环比降幅收窄,以及一系列经济先行指标看,我国经济正在摆脱阴影,走向复苏。

  全年“保8”信心大增

  相对于GDP指标,一些经济先行指标更加受人关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3月我国日均发电量环比显著上升,港口吞吐量与水泥生产量增加,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且超过了50这个分水岭,汽车与住房销量也在反弹,这些都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向好给出了有力的支持。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认为,对于我国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先行指标特别是PMI指数最为重要,而包括这在内的一系列先行指标已经有所好转。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表示,“PMI指标能快速及时反映企业的订单情况。”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3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为17.7万亿元,增长17.0%,加快8.0个百分点。对此李迅雷认为,M1走势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量,其变化将对未来经济是否回暖起到关键判断作用。

  在良好的预期下,业内专家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形势也更加具有信心。哈继铭认为,在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全年的新增信贷总额可能达到6万亿元,甚至达到8万亿元。“大规模的新增信贷将起到‘准财政政策’的作用,将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哈继铭认为。

  在这个基础上,哈继铭认为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会在7%左右,而下半年则可能明显超过8%。而董先安也预计,由于我国工业库存调整接近尾声、外贸出口也在转好,因此下半年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GDP同比增速将大幅上升。他预计,今年全年的GDP增长将在7.5%~8%。

  GDP增速符合预期CPI、PPI降幅收窄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降至6.1%,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并不可怕,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表示,一季度GDP数字基本符合预期。

  在对经济增长信心加强的同时,业内专家也认为,虽然CPI同比依然负增长,但环比降幅收窄可能意味着通缩阴云正在逐渐散去。

  3月CPI同比下降1.2%,这延续了上月的下降趋势,继续回落。虽然CPI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但降幅收窄,3月CPI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交通银行研究部唐建伟表示,导致3月份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翘尾因素。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五年增产,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已是第六个年头,同时肉类产量也在增加,食品的供应较为充裕,这对稳定价格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食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唐建伟说,“年内我国出口形势可能促使许多企业将出口转内销,这将增加国内商品供给,给国内物价形成向下的压力。”

  不过董先安则表示,虽然今年2月CPI同比增幅自2003年以来首次进入同比负值区间,但由于先前货币信贷政策调整灵敏,从CPI环比趋势来看,通缩阴云正在消散。3月PPI环比增幅为-0.3%,比去年11月的-3.4%大幅回升,董先安据此预计,年内很可能将看到PPI、CPI的回升。

  价格总水平受多方制约密切关注今后物价走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从目前看我国价格总水平是否会出现上涨还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他指出制约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上涨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还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需求还没有引起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国际价格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比较充裕等。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不必过于担心今年我国出现通缩或通胀,物价涨幅总体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但是,李晓超强调,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多了,如果实体经济跟不上,供给跟不上,往往就会引发价格上涨,这是在未来密切监测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的地方。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