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风险加大 商务部急召中国信保谋对策
3月16日,《华交会成交额下降四成——有报告称中国企业出口收汇违约率增加189%》一文,报道引用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相关数据称,2008年,该公司实际支付赔款总额支出达3.6亿美元,增加了209%,中国企业在出口收汇环节面临的违约率增加了189%。 此外,报道引用了中国信保方面的观点,提示了在目前的严峻的外贸形势下,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海外主权违约风险加大、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已经越来越明显。 或许是巧合,仅几日之后,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发表几天之后,商务部有关领导已经紧急召集中国信保高管和部分区域总经理在京开会,针对目前的复杂严峻的形势商量对策。” 记者在中国信保网站上,看到了相关消息。3月18日,中国信保王毅总经理和部分区域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到商务部向陈德铭部长汇报工作,商务部马秀红、蒋耀平、陈健副部长一同参会。 据记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商务部和中国信保高管已经通过不同形式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进一步防范出口收汇风险,并已经下达了具体文件。 “商务部办公厅已经下达过文件,要求我们要防范出口收汇风险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一位官员这样告诉记者。已被下达的该文件的全称是《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收汇风险防范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字[2008]176号)(下称《通知》),下达时间是2008年12月30日。 商务部预警收汇风险 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各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各商会、协会,已经收到了该《通知》,有些商务主管部门已经在近期向下级对口部门转发了该《通知》。 该《通知》提示说,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趋突出,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加大了我国企业出口收汇风险。 “高度关注国际银行业市场的变化”被摆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通知》指出,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国际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银行间结算业务的正常开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一大隐患。 对此,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建议采用托收结算方式的出口企业,要做好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根据进口商资信能力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托收方式,尽量选择即期付款方式,或者增加代收行担保,积极防范托收结算风险。” 商务部方面提示,企业在采用信用证结算时,应该及时了解信用证开证银行资信状况,特别是对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开具的信用证,要重视附加条款对信用证兑付的影响,必要时可要求有实力的银行保兑,降低信用证结算风险。 中国信保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全球银行纷纷被降级的情况下,出口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应该注意风险。” 对此,《通知》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将如何更好地担当起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责受到关注。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目前较为严峻的外贸形势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应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政策性保险的支持作用,政府应该拿出钱来帮助企业投保,减轻企业的负担,这才是积极鼓励企业参保的方式。” 中国信保赔付压力在增大 目前,中国信保是国内唯一一家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一直承担对国内出口企业分担风险的责任。 2008年中国信保总承保金额达到626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了58%,但同期赔款支出达到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总保额达到37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0%;赔付支出近1.1亿美元,赔付率高达85.9%,同比大增。 记者注意到,2008年底,中国信保公布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在该报告中显示,全球有48个国家的风险水平上升、风险评级调降,调降规模达到了25%,调降幅度之大已创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降风险评级的许多国家都是市场经济相对成熟、传统上出口风险较低的发达国家,其中首次调低了美国风险评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中国信保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去年开始,我国出口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损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