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蚕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近日,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首先,保持行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年均蚕茧产量65万吨左右,丝及丝绵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以上,蚕桑经济收入超过200亿元,蚕农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丝绸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真丝绸商品出口保持在35亿美元以上。其次,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及装备。初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行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到2015年,数字化智能自动缫丝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增真丝绸制造设备中无梭织机比重达90%以上,优势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再次,强化自主品牌发展。积极推动企业终端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打造10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最后,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在茧丝绸行业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烘茧和丝绸印染领域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以上,丝绸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缫丝企业实现污水零排放,茧丝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茧丝绸行业积极应对不利影响,行业发展保持基本平稳。到“十一五”末,我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指标基本恢复到“十一五”初期的水平,行业出现加快复苏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国桑蚕面积达到1202.1万亩,蚕茧产量64.9万吨,生丝产量16.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7%、5.4%和30%。“东桑西移”成效显著,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到2010年,中西部地区(不包括青海、西藏)桑园面积和生丝产量占全国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0.1个和23.0个百分点,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稳步推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市场结构有所调整,营销环境得到改善。丝绸文化建设加快,品牌影响进一步提升。 《纲要》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提高蚕桑生产水平,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加快研发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拓宽贸易渠道;弘扬民族特色,打造中国丝绸品牌。 目前,我国茧丝绸行业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竞争加剧、汇率风险等挑战。目前,国内蚕茧农业基础仍不牢固,丝绸工业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有待提升,丝绸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对国内丝绸市场和国际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不足,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市场运行调控的水平有待提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