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4月24日全文公布《纺织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2009-2011年我国纺织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有8: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规划可以作为促进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促进剂,有利于纺织业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其最根本、长远的意义在于促进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提高我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规划提出,稳定和开拓出口市场,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实施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稳定纺织品国际市场份额。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下大力气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同时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通过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促进产业用纺织品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4月2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1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3月份增长8.4%;出口交货值下降8.5%,其中3月份下降8.4%。在打折促销和服装换季等因素的带动下,3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量同比增长10.96%,相比前2个月零售量负增长态势出现明显回升。
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业仍然是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产业,现在全国贸易顺差的60%是纺织业创造的。同时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成为纺织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广大农村市场的纺织品服装消费依然很低,要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增长,就要研究、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和习惯。“纺织业要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改革流通渠道及营销方式等来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品质。”
加快创新,淘汰落后
规划提出,提高纺织服装自有品牌出口比重10个百分点,以服装、家用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选择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企业,加强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水平,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强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
杜钰洲表示,目前在内销市场的中高端,国内品牌已经占据主体地位,并且品牌产生的效益使内销企业的效益比外销企业高出1倍。“中国纺织业已经产生一大批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七匹狼、爱慕、雅戈尔、杉杉等。有的家纺品牌已经在国际上位居前列。实际上通过多年的‘打工’,中国纺织业学到很多东西,并为建设自主品牌打下基础。”
规划提出,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
据杜钰洲介绍,目前我国纺织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是0.3%,其中1/3的企业达到1-2%,优秀企业达3%。纺织业每年都有很多专利产生,骨干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纺织行业整体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开拓竞争力都在不断提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纺织业已经列出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设备清单。“对纺织业来说,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提升进程中必须要做的。要特别强调的是,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时,不能转移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杜钰洲说。
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企业实力
规划提出,东部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
杜钰洲表示,提高东部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是纺织业当前布局调整的1个重要内容。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明显高于东部,已经体现出纺织服装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为帮助中西部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目前我国纺织业中西部产业集群规划正在制订中。
规划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质量等跟踪监测制度,加强产业信息平台与预警机制建设,建设30个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纺织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纺织强国主要反映在国际竞争力上,特别是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据了解,为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纺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试点,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将包括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信息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培训等5大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