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政策法规>正文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纺织业综合性应对措施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纺织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形成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是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10%;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应该看到我国纺织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纺织业发展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纺织业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纺织业就业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统筹兼顾国际、国内2个市场,采取综合措施,在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坚持扶持骨干企业与带动中小企业相结合。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纺织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1.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明显控制。服装、家用、产业用3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调整至49:32:19;中西部纺织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