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制造尚难取代中国制造
“订单东南飞”,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担忧,纺织品等领域的“中国制造”正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所谓新兴市场的竞争对手带来的威胁大部分被夸大了。在电子产品、高级技术及中等技术零件制造方面,“中国制造”正在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刚刚闭幕的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及中国2月份的外贸数据显示,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品方面,损失了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2月份出口大幅下降,单月贸易逆差为229.9亿美元。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2月份的数据被假期效应严重扭曲,预计3月份的出口数据可能会显著反弹。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指出,订单“出走”也是拖累2月份出口的一大因素。“近年来,鉴于中国制造成本升高,外资出走中的大部分为制造业,自然也分流了部分订单”。 一些企业的反馈也表明,随着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和土地价格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用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订单东南飞”的趋势在纺织领域尤为明显。 舜天集团多年承接了韩国衣恋集团和日本优衣库等大牌的生产业务。公司业务开发部经理徐陶告诉记者:“上述两大服装品牌正逐步地把部分订单往东南亚转移,那里工人的工资比国内要低很多。” 不过,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则认为,尽管东南亚国家具有成本优势,但他们的供应链没有完全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将原材料和半成品从中国运输到这些国家的额外交通成本。 另外,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让投资方却步。“这些国家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处于欠发展阶段。跨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在这些地区的扩张计划。”星展银行经济师卢明俐坦言,“关于孟加拉国和柬埔寨会替代‘中国制造’的说法现在看来还比较牵强。” 相较之下,越南则有更多潜力。有别于专注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孟加拉国和柬埔寨,越南逐渐在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它的份额。 由于中国人工成本增加,外国投资者正在采取“中国加一”的策略,使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多样化。举例而言,英特尔在2010年时在越南设立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芯片和流水线设施,是该公司当时的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三星、LG和诺基亚也纷纷在越南建立制造基地。 另外,越南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成员国之一。卢明俐表示,一旦未来协议达成,越南将在关税和优惠待遇上获利颇多,或促使一些在中国的制造商考虑搬去越南以捕捉那里的潜在机遇。 积极的方面是,面对外部的竞争,中国的制造业已不再限制于低附加值的产品。在电子产品、高级技术及中等技术零件制造方面,中国正在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目前,机械设备是中国向美国运输的制造品中最大的一个类别。整体而言,中国出口从资本集中水平和技术复杂性上都增加了。 上海康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出口高强度农作物合成板成套设备为主,公司拥有两大著名国际品牌及四项国际专利的使用权,在细分行业已经成为国际龙头。公司总经理刘国建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从英国购买了技术,引入国内进行研发和改造,将整套设备成本降低了一半,因此市场需求非常大。” “低附加值制造比重逐渐下降是比较优势发展的自然结果,中国在邻国挤进低附加值的市场之前,提高了资深产业链的附加值,这令人倍受鼓舞。”梁兆基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制造业将会继续发展。所谓新兴市场的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威胁,大部分被夸大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