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罢工风潮动摇外资信心
春节过后的第一周,徐建昌与往常一样分外忙碌,但与节前相比,能让他长舒一口气的是公司位于柬埔寨金边的服装加工厂恢复了正常运转,一场因最低薪资问题引发的罢工风波暂时偃旗息鼓。 自2013年12月以来,柬埔寨的5家主要工会组织发起了小范围的工人罢工活动,要求将最低月薪标准提升至160美元。今年年初,这股罢工风潮愈演愈烈,在金边郊区工业园周边的游行示威逐渐演化成暴力冲突。据初步统计,大约有30万柬埔寨服装工人参与罢工,行业遭受了上亿美元的损失。罢工事件虽然目前得到平息,工厂生产得以恢复,但这一事件使意欲或者已经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柬埔寨的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和衡量投资这一地区的安全性、生产效率与收益。 生产及投资受到阻碍 作为宁波东方宏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建昌直言不讳地谈及罢工对工厂生产造成的影响,“柬埔寨的罢工持续了十几天,导致我们的交货期推迟了七八天。尽管外商也了解这一情况,但造成的不利影响只能由我们生产企业来承担。”东方宏业位于柬埔寨金边的工厂生产规模占公司全部生产规模的1/5,员工约800~1000人。在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期间,工厂的正常生产被迫停止,直接导致一些订单延期交货,甚至会打乱后续的物流计划。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服装工厂的通常情况估算,一条生产线停产,每天的损失是700~1000美元,而一般的工厂普遍有10条产品线。由罢工导致的延期交货和企业信誉受损等一系列损失更是难以估算与弥补。 除了生产受到影响外,柬埔寨紧张的劳资关系已经对该国的投资吸引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就在今年年初,一位刚从柬埔寨考察回国的棉纺企业老总表示:“在首都金边,工人的罢工示威游行十分激烈,就算此次的事件被平息了,也难以保证日后不会再发生此类情况。”这种情形使不少意欲赴柬投资设厂生产的企业家心存担忧。 制衣业是柬埔寨的支柱产业,外国投资对当地制衣业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其国内的经济发展。此次的罢工事件对柬埔寨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外国投资者对于政府维持稳定、维护法律和秩序的信心与信任也受到打击。柬埔寨服装制造商协会主席KongAthit称,因为罢工的原因,今年年初有5~7家外资企业推迟了前来柬埔寨考察的行程。据初步估算,此次罢工对行业造成了约2亿美元损失,约7000万美元的投资被迫推迟。 成本优势不及稳定生产 过去几年,由于中国国内制造业成本普遍上升,大部分的服装品牌开始将生产制造工厂转移至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此举虽然让这些国家的服装出口得以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些国家暴露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2012年底,孟加拉国连续发生火灾、大楼倒塌等事故,最严重的一次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至今仍有近200人失踪。对于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人待遇,欧美的服饰零售商莫衷一是,既有H&M这样表态愿意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待遇的,也有沃尔玛和盖璞这些国际采购商只愿意自己成立联盟采取相关措施的,这拖累了服装产业工人的待遇改善进程。 为了率先从薪资待遇上作出改变,2014年2月1日,柬埔寨最新制定的最低月工资和强制性福利政策开始实施。根据该政策,制衣工厂支付给工人的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00美元,每月住房或交通补助不得低于7美元,每月出勤奖不得低于10美元。毋庸置疑的是此举加重了本土企业与外资服装企业的经营负担。而最令经营者或者意欲投资的企业家担心的并非仅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持续了近两周的服装工人罢工事件在给工厂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同时,不由得让人再次重新审视柬埔寨的投资优势。 谈到在柬埔寨投资的利与弊,徐建昌表示,当初投资柬埔寨主要还是看好该国出口欧盟等市场的关税优惠,但是柬埔寨劳动力效率比较低,单位产能只有中国国内的1/2。“除了工作效率较低外,目前,柬埔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们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最终产品价格来缓解这部分压力。但更重要的是,经常发生的罢工事件会阻碍工厂的正常生产,进而对企业按期交货的信誉造成影响。”徐建昌说。 赴外投资关注综合因素 正是考虑到工人的工作效率是企业赢利的关键因素,新的一年,除了将继续关注柬埔寨的生产状况外,徐建昌也开始计划在缅甸建厂,因为该国的劳动效率要比柬埔寨高一些。 在企业赴外投资的过程中,不少行业专家都建议企业要走“定制化”路线,即发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投资归属地,并要对意向投资地进行全面性的评估。作为集群式投资贸易发展平台的经营者,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月娥对此感触颇深:“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关注的因素有很多,而最应当引起企业注意的是对企业赢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对于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罢工事件不仅会耽误企业生产,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后续的接单。” 据戴月娥介绍,由于西港特区远离政治中心,而且园区内的企业劳资关系都比较稳定。在金边发生罢工期间,园区的生产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正常运转。今年,为了给园区内的企业继续提供便利,西港特区还计划推出“保姆式”服务。“比如,入驻的工厂可能会缺乏像电工等技术工种的工人。我们园区会加强这方面的人员配备,企业只要打个电话,就能很快解决问题。”戴月娥表示,虽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工作,但一个企业要想在转移中实现利益最优化,还是需要将这些经营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阻碍与挑战考虑清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