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国家风险参考评级:5(5/9)级
国家风险展望:稳定
◆政治风险
哈萨克斯坦政局总体平稳,但政权交接存在不确定性。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给国家带来了政治稳定和较快的经济增长,拥有很高的民众支持率,其权威在短期内很难被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健康问题对政局影响较大,一旦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国内可能会出现混乱的权力争夺与广泛的社会动荡。
哈萨克斯坦政府对外来投资的企业资产国有化和征收风险较低。目前,该国专注于扩大能源和矿产资源出口以及促进经济多样化,继续努力改善本国商业环境,希望将国民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中。此外,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目前已完全走出危机,货币贬值有可能增加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
2014~2018年间,中国将成为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仍以紧张为特征,尽管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有所改善,但哈萨克斯坦与中亚地区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依然有限。
◆商贸环境
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坚持吸引外国投资战略,加上本身自然资源丰富,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环境总体上不断改善,经济外向度逐渐提高,目前已成为中亚地区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外资在哈萨克斯坦流入的领域主要有13个,其中流入最多的为采矿业、地质勘探、制造业、银行业、贸易领域等。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非原材料领域投资的积极性,哈萨克斯坦在研究分析国内吸引外资条件、国际投资市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经验,制订了国家吸引外资计划,完善投资法律,创造引资条件,成立投资服务机构。
该国劳动力市场改善较为缓慢,预计随着经济稳定增长,更多的部门将继续吸纳年轻工人,从而使失业率略有下降。
◆经济风险
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零售的增加,经济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下降,贸易顺差大幅减少。但总体而言,未来两年内,其国民级稳定增长态势将得以继续。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2010年期间,哈萨克斯坦经济年均增速为8%;2013年为5.9%;2014年1~5月,实际GDP增长率为4.1%。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预测2014年哈萨克斯坦GDP增幅为5%~6%不等,但哈萨克斯坦经济部预测,其2014年GDP增长率将超过4.5%。
哈萨克斯坦失业登记居民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失业福利相对较低,且对领取失业福利的资格审核相当严格,从而失业登记没有吸引力。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会上升,短期至中期内将达到4%~5%。
该国食品价格通货膨胀缓和趋势趋弱,需求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强。2014年通货膨胀总体上将相对稳定,预测通货膨胀率维持在6%~8%。
较高的工业效益将使哈萨克斯坦经济受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加大非石油部门经济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仍需要结构性改革。
◆政策建议
从税收体系、投资便利性、基础设施和行政效率4个指标来看,2014年哈萨克斯坦商业环境有所改善,但腐败程度仍然较高,政府力图改善商业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从目前形势总体判断,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前景向好,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有所改善。企业重视影响政局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与投资政策变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是该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潜在因素之一。
吉尔吉斯斯坦
国家风险参考评级:8(8/9)级
国家风险展望:稳定
◆政治风险
吉尔吉斯斯坦执政联盟通过改组化解内部危机,政局将暂时保持稳定。伴随2015年议会选举临近,各派力量将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受民族矛盾及阿富汗动荡外溢影响,社会安全存在不稳定因素。
吉尔吉斯斯坦对外来投资的企业资产国有化与征收风险相对较高。鉴于该国政府希望进一步吸引外资,对私有财产进行彻底国有化的可能性较低,特别是在该国国有企业缺乏相关技术的金矿开采行业。
吉尔吉斯斯坦货币可在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项目账户下自由兑换。2003年颁布的吉尔吉斯斯坦投资法首次明确规定,投资人有权将其投资收益自由汇出境外。政府还对银行实施最低存款保证金政策。
◆商贸环境
外国投资者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不受行业限制,可在任何经济活动领域进行投资。吉尔吉斯斯坦法律明确规定对在境内从事投资的外国投资人,在其经济活动领域实行与本国自然人和法人同等的国民待遇。法律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外资不得被没收或收归国有。
吉尔吉斯斯坦劳动力缺乏训练而且分散,劳工外流程度较高,官方失业率只有约2.5%,实际失业率是流动人口的10%~20%。受政治动荡的影响,政府没有能力和意愿创造就业。几十万吉尔吉斯斯坦工人定期前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其他能找到临时工作的国家,令国内劳动力出现季节性短缺,特别是在棉花收获时期。
该国基础设施不发达,道路不通畅,在国际金融组织和捐助国政府的支持下,吉尔吉斯斯坦已逐步改善道路质量,但由于公共采购项目和资金挪用监督失察,效率低、进展慢。
◆经济风险
吉尔吉斯斯坦国民经济以多种所有制为基础,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主要生产原材料。虽然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该国短期内经济将继续增长,但动力减弱。2014年,国际黄金价格疲软,削弱了黄金产地扩张带来的潜在收益。同时,由于俄罗斯经济增长步履蹒跚,侨汇资金流入下降,进一步降低了经济增长步伐。虽然不利因素较多,但得益于源自俄罗斯等国的资金支持,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率将有可能达到4%,人均GDP达1200美元以上。
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粮食短缺、推迟加入俄罗斯为导向的关税同盟都增加了通货膨胀波动性。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独立性不强,货币政策目标往往难以实现,政策变化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影响有限,因而对平复通货膨胀的作用较弱。
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对外贸易伙伴,中吉之间有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存在的问题是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加工程度低,档次低,种类少。吉尔吉斯斯坦向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废旧金属,如铝、钢材、铜等资源型商品和原皮、羊毛、棉花等农副产品及其初级产品,没有反映出其资源优势。中国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商品主要是服装及其他纺织品、食品等消费品。吉尔吉斯斯坦关税壁垒阻碍了双边贸易规模的继续扩大。
◆政策建议
新宪法通过后,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实现和平交权,但吉尔吉斯斯坦仍处于政党政治的初级阶段,议会中各党派间的政治互信尚不健全,短期内难以出现稳定的政治局面。持续不断的政治动荡对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贫富差距悬殊,失业情况严重,消费水平有限等情况依旧存在,民众生活艰难。
缅甸
国家风险参考评级:7(7/9)级
国家风险展望:稳定
◆政治风险
缅甸政府稳步推进政治和经济改革,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可。但是民族与教派冲突威胁国内稳定,成为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缅甸对外来投资的企业资产国有化与征收可能性小,但政治和商业精英可能对部分投资项目进行干预。2012年,《外国直接投资法》规定,在合同有效期或延长期内,政府不得采取国有化。但是,该法律有关“没有充分理由”不得暂停任何投资项目的规定,对投资项目的保护不是很明确。在一些当地大公司参与的项目中,外国投资者特别是小投资者可能面临被干预的风险。
随着缅甸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将使缅甸执政集团内部出现分化并面临来自反对党及西方要求深化改革的压力。
◆商贸环境
缅甸拥有较为全面的税收体系,但税基较为狭窄,税负较重。该国投资政策较为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有望大幅上升。2013年1月,缅甸出台《外国直接投资法实施细则》,对外商投资提高了税收优惠,减少了限制,同时加强了保护。政府保证外国投资企业在合同期内不被国有化,鼓励外国投资由大型资源开发转向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对这类能提供就业机会、减少贫困的项目,将给予优先批准。
缅甸劳动力充足,但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熟练技术工人和高级管理人员。该国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随着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推进,缅甸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缅甸加快电力发展,但缺电问题仍相当普遍和严重。西方国家取消对缅甸经济制裁后,开始对缅甸大型电力项目进行投资。
◆经济风险
缅甸政府不断推进经济改革,促进外资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西方国家开始恢复对缅甸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债权国和国际机构也纷纷免除或重组缅甸的外债。总体来看,缅甸经济风险有所下降,发展前景较好。
新政府2011年执政以来,不断推进经济改革,打开了缅甸经济增长的良好前景。欧美国家相继取消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恢复对缅甸的贸易、投资和援助,缅甸经济发展活力增强,GDP获得了5%左右的增长,通货膨胀率上升有限,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随着《新经济特区法》出台,缅甸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缅双边贸易发展迅猛,未来贸易格局将面临一定变化。近年来,中缅双边经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4.3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缅甸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缅甸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而自缅甸主要进口资源性产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巨大差异,双边贸易不均衡,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但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于2013年完成,缅甸大量天然气开始销往中国,未来中缅双边贸易额将会有较明显的增长,同时缅甸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会得到一定改善。
◆政策建议
缅甸新政府执政2年多,缅甸局势将总体保持稳定,但议长与总统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加剧。缅甸政府扩大开放,加大对外贸易投资,出台的吸引外资政策举措更为开放。但是,缅甸国内的新民主政治往往影响政策的执行,对外国大型在建投资项目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斯里兰卡
国家风险参考评级:5(5/9)级
国家风险展望:正面
◆政治风险
2014年斯里兰卡政局保持稳定,但许多战争遗留问题仍需解决,不排除民族冲突引发局部动荡的可能。经济上继续落实国家发展规划,致力于将斯里兰卡打造为该地区贸易和制造中心,但斯里兰卡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公共开支居高不下,背负沉重公共债务,外部脆弱性较为突出,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并非建立在均衡、健康的基础之上,将影响可持续性。斯里兰卡面临西方国家在人权方面的指责,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法规制度仍须进一步完善,在效率、执行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商贸环境
斯里兰卡税收体系和制度比较健全,税收监管比较严格,当地实行属地税制,斯里兰卡没有营业税,但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经济服务税和关税等,税收政策经常会发生变化。
斯里兰卡国内市场较小,因此该国投资局鼓励发展出口型企业,对外国投资的生产加工企业一般有一定的出口比例要求,否则将难以享受到投资局的优惠政策。
斯里兰卡重视发展人力资源,该国劳工以其精细、优质而闻名,工人均受过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工资标准也更富竞争力,城市普遍通用英语。斯里兰卡的基础设施在南亚地区相对较好,尤其是海运和空运都比较便利,能满足国际投资的基本需求。斯里兰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电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发展相对滞后。该国政府计划不断扩大发电能力,支持发展非常规可再生资源,鼓励私人投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开发,实现电力构成多元化。
◆经济风险
近年来,斯里兰卡经济保持中速增长。2005~2008年,斯里兰卡国民经济增长率连续4年达到或超过6%。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斯里兰卡外汇储备大量减少,茶叶、橡胶等主要出口商品收入和外国短期投资下降。斯里兰卡国内军事冲突结束后,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当前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斯里兰卡的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公共开支居高不下,公共债务沉重。当前,斯里兰卡的经济快速增长并非建立在均衡、健康的基础之上,将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斯里兰卡属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大,虽然近年来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但宏观失衡问题突出,如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下滑,会对斯里兰卡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资源缺乏,大量工业原材料仍需从国外进口,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尚未形成。
◆政策建议
斯里兰卡自然资源有限,但是斯里兰卡坚持自由开放政策,各项政策措施注重促进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和人口红利优势有助于其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该国投资机会较多,但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服务业体系尚不完善,而且战后斯里兰卡政治局势虽然基本稳定,但是许多战争遗留问题仍需解决。
斯里兰卡经济增长并未有效改善外汇实力,外币偿债能力仍然不足。该国贸易逆差规模一直比较庞大短期内经常项目逆差不会发生改变。
“国家风险参考评级”分为1~9级(共9级),风险水平依次升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