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佑是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最近他在筹备一场联谊会。下月,纺织行业的上下游相关企业负责人将聚集在纺织重镇—福建省长乐市,共商发展对策。
一段时间以来,纺织行业的日子不太好过。本该是生产旺季,今年的情况却令人堪忧,福建有不少纺织企业不仅没有迎来旺季,反而深陷订单不足、销量减少、效益萎缩的困境,有的企业甚至停掉了部分生产线。郑宝佑认为,这反而是一次机遇,“利用这个机会研发新产品,我们将焕发新生机!”
不少企业和金纶高纤公司一样,以创新求变,提升产品差别化和功能性比重,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或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或借“走出去”释放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增长点。
内外夹击下的困局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国内成本优势逐步弱化的背景下,东南亚纺织服装行业崛起、企业资金成本逐年递增等因素影响泉州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效益在下滑。”在日前召开的福建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第二届七次会长办公会上,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对纺织服装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福建省是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第四大省份,该省的现状也是全国纺织业低迷的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总量规模增速总体持续放缓。从2011年到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按不变价同比分别增长10.7%、10.8%、8.3%和7.4%,特别是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指标已全面进入个位数的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2%,出口增长5.7%。
“市场不振、出口困难、成本上升、内外棉价差别大,使多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压力。”业内人士分析,纺织业“腹背受敌”下处于震荡之中。
“福建省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每吨棉花国内外差价大,仅原棉一项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国家实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以来,每年只有约30%配额被划拨给民营企业,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根本享受不到。
此外,劳动力成本逐年刚性上升,纺织服装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支出劳动力成本逐年以15%递增,这也使得不少传统纺织业越发困难。“一线工人的工资每月3000多元,在东南亚一带同类工人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
差异发展,各显神通
近日,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出境加工业务的首个“吃螃蟹者”,厦门海关验放其以出境加工方式出口的一批化纤制织带,这是福建省出境加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首票出口货物。
出境加工、采用先进设备、加强产品研发创新……面对困境,许多纺织企业想了诸多办法。许多企业走的路子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设计,以创新驱动产业提升,进军紧缺产品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促使纺织业迈向高端、迈向新型。
福建浔兴科技公司总裁施能辉认为,依靠人口红利降低成本,融资进而快速做大规模的捷径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产业主要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转型迫在眉睫。“越是处在低谷环境,越要咬紧牙关加大力度投入,关键是科技投入。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目前,福建各地纺织业都展现出差异化特色,比如长乐市目前已形成集化纤、棉纺、织造、染整、服装、纺织机械为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现拥有各类纺织企业1053家;三明市则形成以原料、棉纺织、印染为主,兼有针织、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格局,全市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44家。
产业升级正当时
“产业发展不可能持续高速,有起有伏是很正常的。只是,面对业绩的下滑,还是需要理性地去看待和分析问题所在。”周少雄认为,纺织业的低迷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
在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看来,现阶段要保持福建本土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围绕产业调整、升级做好功课。要化解生存危机,必须从优化产能结构着手,提升纺织服装产品档次。
“公司勒紧‘裤腰带’主动技改,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尤溪正泉布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绍钲感慨地说,正泉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纺织企业,3年来却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技改,用工减少一半以上,产能比原先提高20多倍。
在金纶高纤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公司快速成长为产值破百亿元企业的秘诀之一。“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这些是企业的‘筋骨’。”郑宝佑说。
日前,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挂牌,这是福建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服务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该平台挂牌后,将与金融租赁公司合作,和泉州的纺织服装企业建立长久合作机制,探索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共同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