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外需回暖支撑,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速逐季攀升,分别为-6.1%、3.4%和12.8%。值得注意的是,美欧等传统市场制造业的复苏虽形成利好,但并未像以往那样强劲地拉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
业内将这种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之间贸易、经济联系的弱化称为“脱钩”效应。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复苏动能增强,这种新趋势不断显现。
数据显示,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中,“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在2011年升至20%峰值后不断回落;尽管中国仍是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地,但2011年至2013年我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中占比累计下降2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也从20%左右回落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6.8%。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美欧经济增长对中国出口直接拉动作用的弱化,既受到国内主动调控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影响,更有被动调整的原因。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为提振本国经济掀起了“再工业化”浪潮,引导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成本优势逐渐流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新兴市场转移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服装、纺织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发达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分别下滑了0.1、0.4和2.8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同类产品则上升了0.2、0.7和1.1个百分点。
除了发达经济体自身经济调整产生的进口替代作用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市场分流外,中国与发达经济体贸易“脱钩”,还源自美欧加大了从与其签署自贸协定国家的进口所产生的转移效应。伴随着服务贸易协定(TIS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区域贸易安排谈判推进,这可能成为我国外贸在发达市场新的壁垒。
“中国外贸在国际竞争中正面临双重压力”。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我们既要顶住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力保原有中低端市场份额不出现大的滑落,又要从加工制造为主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在与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着实不易。
应该看到,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已超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现在每增长1%就相当于10年前增长5%左右,规模继续扩张空间有限。未来要把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尽快建立起成本之外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推动从国际分工中以加工制造为主向全价值链延伸,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增值能力。此外,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贸易规则谈判与制定,真正推动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