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服装业受益中国产业转移
在柬埔寨一座蓝白相间、闪闪发亮的服装厂里,摆放着一排排二手胜家(Singer)缝纫机。这些缝纫机是从去年关门的一家中国工厂运送过来的。 隶属于香港黛丽斯公司(TopForm)的这家工厂共有700名工人。过去一年多来,大量企业把工厂(多数来自中国)搬到了柬埔寨,因为这里的工资水平更低,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黛丽斯就是其中一家。 中国的工资水平呈两位数增长,工厂劳动力短缺,导致多家企业搬迁到越南、孟加拉和印尼等成本更低的国家。 文胸生产商高华(Clover)的行政总裁刘敏姿(AngieLau)表示,她的公司发现,在柬埔寨经营比在印度更容易。该公司在印度也有一家工厂。而且,其柬埔寨工厂的生产效率正在迅速赶上其中国工厂的水平。 柬埔寨只有1500万人口,大批外国企业涌入正在改变该国经济状况。在首都金边的周边地区,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也有一些投资是从泰国转移过来的,因此柬埔寨毗邻泰国交界处也出现了许多工厂。 去年,柬埔寨的外来投资规模急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香港企业及日本企业为寻找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纷纷以该国为投资目的地。亚洲开发银行(ADB)高级国别经济学家彼得•布林布尔(PeterBrimble)估计,由于制造业、农业和金融业的投资增加,柬埔寨外来直接投资(FDI)总额从2011年的8.5亿美元猛增至2012年的15亿美元。 台湾美德向邦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Medtecs)在位于柬埔寨毗邻越南的中央低地的磅湛省(KampongChamprovince)拥有一家生产手术衣的工厂,员工有4000人。该公司总经理LarryKao打趣道:“大批外国企业在争夺工人,我们都希望柬埔寨人口能翻一番就好了。” LarryKao估计,柬埔寨工人工资已经涨到每月110-130美元,而三年前为85-100美元。不过,这仍低于中国工人月薪400美元的水平。 除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投资者把生产业务从中国迁到柬埔寨外,过去一年来数家日本企业也到柬埔寨投资,尤其是在接近泰国边境的地区。 去年12月初,柬埔寨首相洪森(HunSen)出席了日本永旺(Aeon)在金边兴建的一座商场的奠基仪式。永旺的总裁承诺,还会再投资兴建四座商城。 金边以往较为清闲的交通也因大量SUV汽车的涌现而改变,部分车辆是中国商人开的。中式餐馆也塞满了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管理人员。 不过,在投资涌入的同时,工业化速度加快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工资通胀、侵占土地等。去年美德向邦的员工罢工了3天,部分原因是对工资不满。不过LarryKao表示,他很幸运,因为他的工厂只有两个工会。他说:“我曾听说,有的工厂工会数量达14个,这就像娶了一大群老婆一样。” 经济高速发展,加上必须为工厂和大型种植场腾出土地,导致柬埔寨出现大量纷争,结果世界银行(WorldBank)2011年中止了提供给柬埔寨的所有贷款。去年11月,遭到强制拆迁的抗议者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访问柬埔寨之前,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周围。在金边一个填满沙子的湖边,一位72岁的妇女控诉道,她被从家里强行驱赶时,因为反抗被打得头破血流,还被关进了监狱。 柬埔寨政府的人权纪录饱受诟病。但外国投资者认为,柬埔寨政府欢迎海外资金。他们对柬埔寨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年轻劳动力印象深刻。布林布尔表示,去年一家日本小型汽车制造商在柬埔寨开了一家工厂,这家公司的人告诉他,该工厂的生产效率相当于他们公司在中国工厂的80%。高华的刘敏姿表示,尽管“中国拥有最好的技术工人,但柬埔寨正在迎头赶上。” 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国商人在一天之内就拿到了为期一年的商务签证,他们对这种效率赞叹有加。但他们表示,“加急费”应该设为一项行政收费,这样就能合法地支付了。 不过,亚洲开发银行的布林布尔表示,阻碍投资者的不是腐败,而是工厂所需的工程师和本地管理人员匮乏,而且用电成本过高。柬埔寨的电费远高于邻国越南,很多地区供电也不稳定。一名外国投资者表示:“如果你的工厂需要连续供电,你就必须准备一台性能良好的发电机。” 黛丽斯金边工厂的经理MichaelChoy表示,尽管他想把工人增加到2000人,但他必须培训工人,教他们学习如何制作样式繁复的内衣,扩充人手因此受到限制。在黛丽斯的产品线中,高档内衣仍由该公司在中国剩下的两家工厂生产,而柬埔寨的工人仅限于生产花样简单的文胸。 尽管目前尚无人抱怨劳动力短缺,但服装制造商表示,未来劳动力短缺会成为约束。全国服装制造商协会秘书长KenLoo表示:“柬埔寨不可能吸收从中国转移出来的所有订单。”他指出,去年柬埔寨的服装出口额仅为43亿美元。越南和孟加拉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规模约为200亿美元,而中国去年前10个月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就达2700亿美元。 KenLoo表示:“从中国转移出来的订单价值数百亿。东南亚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吸收这些订单。”随着工作从中国转移到孟加拉和柬埔寨等地,西方的消费者将必须适应服装和鞋子价格上涨的局面,因为这些地区的工资也会水涨船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