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微利生存 后危机时代遭遇“严冬”
广东省东莞市一间内衣制衣厂,由于“用工荒”的影响,厂房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工人在上班。 成本、政策压力齐施企业“薄利润”、“零利润”存活 如果说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贸企业而言是难耐的“严冬”,那么现在对它们来说春天似乎仍然有些遥远。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用工成本增加、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多重压力的叠加,让不少外贸企业措手不及。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内迁,转型升级,还是转内销?每一条路似乎都不好走。 “现在大家都说经济回暖,中国已经率先复苏,其实我们很困惑。”嘉顺针织厂副总经理林小宁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觉得2008、2009年的日子最好过的。当时买原材料很便宜,我们的订单没有受影响,工人也比较稳定,但是2010年情况比我们面对金融危机时更困难、更严重。” 真实的故事似乎有些不符合人们的想像。坐在写字楼里,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似乎很容易得出判断:伴随着经济回暖,外贸企业的形势也会出现相应的好转。但记者在珠三角一带调研更直观的感受是,大量闲置厂房仍在空置的状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状况还比较少见。 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用工成本增加、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多重压力的叠加,让不少外贸企业措手不及。“金融风暴时,我们采取一个应对措施——扩容。因为当时原材料的成本都在下降,我们采取扩容就可以把成本降下来,比较容易处理。而现在问题很多,就不知道怎么搞了。”林小宁说。 有订单不敢接 “考虑到2010年的经济形势、劳动力成本涨得很厉害,还有外围市场因素的波动,让我们不敢无限制地去接单。”——嘉顺针织厂营运总监陈铭 订单,决定着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营状态。然而,不少外贸企业面临的尴尬境遇是,面对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往往有订单也不敢接。保守接单,成了企业一致的举动。 嘉顺针织厂是一家产品100%出口欧美的企业,其中对欧洲出口占65%,对美国占25%,日本、澳大利亚等占10%。陈铭向记者介绍,目前订单比去年同期大概增加了35%左右,但2010年他们都不争取提前拿单。“同行也是这样,有些单子接下来是要赔本的。” 出口企业从接到订单开始直至最终交货一般有几个月不等的周期。在这几个月内,成本波动就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拿嘉顺针织厂来说,从打版开始到出口共有6、7个月的周期,这中间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往往签约时看似有利润的订单,到最终交货时已经没有了利润空间。林小宁说,2010年开年时,企业本来很乐观的,但突然发现招工很难,工资上涨地也很厉害。但很多订单很早已经确定了,中间的损失就只能企业承担。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记者在珠三角一带按照机电、纺织、轻工工艺品等出口大类,分别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企业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后危机时代却有更强烈危机感的企业,不止一家。 原材料、人力成本双升 作为针织厂负责人,林小宁对棉花价格变动十分敏感。去年以来,受棉花减产、出口大国暂停出口的影响,棉花价格一路上扬。2010年以来,棉花价格更是不断刷新近十年来的历史高价,数据显示,年初时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在14000元/吨左右,到7月份,已经攀升到了18000元/吨。 林小宁说,2010年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棉花涨价,又接连导致棉纱、棉布等服装主要原料价格上涨。在企业收入来源没有太大改变的时候,支出部分却上升很多,企业利润被挤压得很厉害。 政策压力叠加 由于其服装主要出口欧美,陈铭说,嘉顺针织厂是用美元和欧元定价的,因此汇率变化给企业的影响很大。另外,除了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率的担心外,实际操作中最难的是短期内如何对汇率变化进行准确预测。 企业微利生存
调查发现,很多外贸企业无论订单是否稳定,其利润率很难超过5%。特别是在成本上升压力挤压下,利润率降到1%、2%,甚至有的是零利润。陈铭介绍,以嘉顺为代表的家纺服装行业利润率大概是5-6%。“由于2010年工资上涨了35%,毛利率就变得不到4%。如果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利润率就会降到不到2%。”陈铭说,“2009年,我们出口额大概5个亿,和2010年预期的差不多,但销售利润率低了,这是2010年行业都普遍面临的情况,所以行业情绪很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