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储提升棉价,国内外棉花价差进一步拉大。
据中储棉中心统计:截至11月27日止,国库收储新棉总量已达到325.9万吨,并且解决了各棉区棉企低等级棉花(5级以上)交储难的问题。因此,近期市场现货中的主要货源一是达不到交储标准的棉花,质量问题可想而知;二是天价棉花,棉企棉商在收储价的吸引下,目前以交储为主要业务,不能交储的才卖给纺企。川渝地区远离产棉区,多数棉商已不愿再往返于新疆和川渝贩运棉花。货源稀缺之下,近日川渝地区3级棉价已达2.00-2.10万元/吨(公定结算),纺企为了解决配棉需要,只有零星小批量采购。
在收储价格的提升下,国内外棉花价差进一步拉大,以滑准税进口的棉花价格仅为1.5万元/吨,但现在纺企已经用完了配额。进口纱线无需配额限制,即大量涌入国内的织造企业。据统计:1-10月份国内已累计进口棉纱线121.31万吨,出口35.6万吨,进出口相抵。净进口量为85.71万吨,相当于国内520万锭的纺纱产能,过去我国是纱布净出口国,现在已成了净进口国了。国内纺纱企业为此只能望纱兴叹。在进口纱的冲击下,国内市场的有限份额竞争更加激烈。纺企购棉积极性也会受到了严重冲击,棉农棉企呼吁卖棉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国内消费难以支撑庞大产能,棉纺织竞争出现混乱。
过去几十年,除70年代及以前纺织业是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口号,以后则开始以“出口创汇”为目标,97年压锭以来,国内纺织业在“国退民进”的调整中得到飞速的发展。从大到600万锭的魏桥到小到数千锭的名不见经传的纺企,几乎尽见民营企业身影。国内纺企最高年份的耗棉量号称近千万吨,今年棉花产量仅640万吨,国库已收了325.9万吨,为什么还有“卖棉难”。根本的原因是市场大幅萎缩和国内产能太庞大的矛盾。
其实,由于大量敞开收储,“卖棉难”和“买棉难”都同时存在。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国外市场大幅萎缩,国内大量出口企业向国内收缩。国内市场上纺织品服装产大于销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纺企处于产业链的较前端,前有天价棉压顶,后有低价纱、布销不出去。川、渝纺企多年来产品以内销为主,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受冲击均不太大。这次危机从去年初棉花、纱、布过山车后以来,持续时间之长,原料、用工等各种成本压力之大前所未有。本月内,买棉难、买棉贵、销售难、资金缺更是往年同期不曾有过的。
据重庆某纺企老总反映,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混乱,部分中小个体私营纺企一方面偷工减料,任意降低纱、布配棉比例,减少坯布经纬密度;一方面偷税漏税,购进原料销售产品都不带票,没有这些手段根本没法活。其实,这是一种逼慌了的胡作非为。这种自杀行为最终会使自己失去信誉失去市场,被市场所淘汰。但目前却确实扰乱了市场,起到了很大的危害作用。
三、纱、布行情稳中趋跌,纺企谋求生存突围。
本月,西南纺织市场共有13户会员企业进行了14次品种和报价调整。和上月比较,本月末的报价一是纯棉纱、布表现平稳。其中:32支纯棉纱报价2.62-2.70万元/吨,较上月同期持平;40支纯棉纱报价2.72-2.81万元/吨,高价位上调100元,但价格重心持平;32×32130×7063"纯棉斜纹报价8.40-8.60元/米,较上月同期持平;40×40133×7263"纯棉府绸报价7.40-7.60元/米,较上月同期持平。二是涤棉纱、布有升有降,其中T65/C3532支涤棉纱报价1.98-2.10万元/吨,价格重心有所下降;T65/C3545支涤棉纱报价2.12-2.15万元/吨,较上月同期持平;T65/C3521×21108×5863"(大化纤)涤棉纱卡报价7.50-7.80元/米,价差高低拉大;T65/C3520×16120×6063"(大化纤)涤棉纱卡报价9.10-9.60元/米,价差高低拉大。三是中化纤涤棉布报价下调,其中:T65/C3521×21108×5863"(中化纤)涤棉纱卡报价6.80-6.90元/米,报价下调0.2-0.5元;T65/C3520×16120×6063"(中化纤)涤棉纱报价8.30-9.00元/米,低价部分下调0.4元,价格重心下移。纱、布报价稳中趋跌和棉花价格稳中趋升对纺企的经营形成了刚性的挤压。
本月内纺企报价中,反映出来的另一动向是品种调整,其中:一是大化纤涤棉布品种在增加,中化纤涤棉品种在减少;二是涤棉混纺坯布中,配棉比较高的品种在增加,其中:T65/C35、T50/C50和C60/T40的混纺坯布又在较多的纺企产品中出现。质量稳定和衣着舒适感正在得到各相关纺企的重现,正规纺企又重新回到了“操正步”的途径上。
其次,在纺企经营越来越艰难,不少企业相继陆续关停的情况下,业内也正在寻求突围的途径:重庆市正在重新规划纺织业的新布局,四川省的一些纺织服装园区、棉纺织产能新项目又正在建设和发展中,人们注意到新项目的装备水平,普遍远高于现有中小纺企。我们希望各会员纺企予以认真关注,新一轮的行业内洗牌可能已经到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