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纺织企业调查:工业库存近100万吨 棉价或成为压垮纺企的“稻草”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6月下旬-7月初对120家、1800万锭棉纺织企业电话、传真、进驻企业调查,6月份相比5月份棉纺织企业两极分化现象更趋严重,原料库存和产品销售形势相差很大,其中棉花工业库存上升3.2万吨,比2008年同期下降21万吨以上,中国棉花信息网分析受自5月22日总量152.3万吨国储棉抛售及6月份纽约棉花期货近月价格一度冲突52美分/磅阻力位的影响,用棉企业一方面通过自已开户参与或请其它交易商代理,从国储棉竞卖中补充原料库存,另一方面纷纷使用1%关税内配额签定外棉,试图降低纺纱织布成本;还有1个原因是由于3级棉价格稳定在13000元/吨左右,河北、山东等地正3级棉甚至达到13200以上提货,部分生产全棉产品企业普遍感受到棉花等原料成本压力,选择调整产品结构来尽量减弱资金压力,如山东某棉纺企业,自3月份以来只有2/3产能处于运转状态,至6月底棉纱库存约15天,但是坯布库存量却达到2个月以上,织造环节产生普遍亏损,棉纱虽然售价和成本基本持平,但是并没有产生过大的积压。该厂近日采购近500吨涤纶短纤,计划做混纺纱,涤纶短纤到厂8600元/吨左右,其目的很明确,一方面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压力,即使销售订单遇到阻力,囤积产品资金压力有一定减弱,另一方面全棉产品基本都处在亏损或半亏损状态,而且对于内销市场开拓不力、外销接单困难的企业而言,纺的纱支越高,织的坯布越高越密亏损越大。 从中国棉花信息网对河北、山东的几家国储、代储及棉花企业仓库调查来看,不仅个人和企业存放在棉库、现货流通的棉花消耗贻尽,撮合和期货仓单也没有几张,如河北南部某仓库至7月初仅有1张330的期货仓单,其它均为国储新疆棉,基本无可用于交割和流动的棉花。由于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南涝北旱”的天气特征越发突出,特别是黄河流域棉田旱情加重,部分地区花蕾萎缩,棉叶脱落,若此天气再持续1周以上,棉花的单产和质量肯定要受到影响;新疆地区受暴雨冰雹袭击、风沙等极端天气的破坏,棉花局部地区棉花生长遭受重灾,这也是国内棉花现货、国储棉竞拍价格连续坚挺以及棉纺厂也不再看低棉花价格的另1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竞拍的有序进行和棉纺企业被原料和销售两端挤压情况的恶化,棉纺厂的现金流越来越紧,国储棉抛售代拍企业的为数众多就说明不仅中小用棉企业资金紧张,一些大中型厂也是“提襟见肘”,某棉纺厂表示,由于没有足够的采购资金,只得请该省棉麻代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竞买保证金要自已先支付,另外每吨支付3000元/吨做省棉麻的保证金,后期提货时扣除,这样由代理商和棉纺厂随时电话沟通或由棉纺厂设定上限,由代理商垫付另一部分货款,移至代理商的仓库,用棉企业随用随提,垫付资金由用棉企业支付利息,高的甚至达到1分左右。 调查中很多企业认为能够支撑到现在,而且保证开机生产的都是比较不错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仅靠自身资金,并不能获得农发行或其它商业银行贷款支撑的棉纺厂,下半年再支撑3-6个月还不至于停产或倒闭,现在最重要的是看不到形势转暖的“拐点”,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信心处于比较危险的缺失状态。山东某厂无奈之下,向下游的客户融资、借款,利息等从供应棉纱的加工费中扣除,但是下游企业条件却越来越苛刻,棉纱价格压得过低,棉纺厂不仅没有利润反而产生小幅亏损。 从调查数据来看,棉纺厂5、6月份产品“去库化”并没有效果,以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停产、减产,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减产为代价换来的仍然是纱布库存与5月份持平,从侧面上来看,部分大中型企业产销形势并没有回升,反而加快下滑。新疆棉所占比重达到48%以上,进口棉比重接近17%,地产棉紧张可见一斑。49%的调查个体表示棉花库存较上个月增加,但是增加幅度比较有限,一方面是资源大多只能通过国储棉竞卖获得,另一方面棉纺形势不明,企业资金比较有限,另有38%的受访企业表示当前以稳定棉花等原料库存为主,短期内并不打算集中补充棉花,其一是受现金流的限制,以随用随买,稍有库存为主,以所接订单为主;其二是由于出口形势持续双降,有进一步停部分机台和设备的打算;其三是适当增大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化纤原料的用量,既有利天打开销售渠道,又减小资金占压风险。剩下的13%样本企业决定降低原料库存,只要能维持到新棉上市或通过停、减产数月挨到新棉上市场再决定是否开机生产,中国纺织品的内外销形势使企业陷入“迷魂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