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各地市场> 市场评述>正文

专家谈纺织振兴规划:重新认识纺织工业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引起社会各界、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从国家相继推出若干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部署来看,产业规划既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举措,也是在重要机遇期实现科学发展的长期战略。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令人振奋,引人深思。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制订过程,是政府高层和决策者对纺织工业重新认识和发现的过程。规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

  支柱产业,是描述经济发展状态时经常被使用的术语。支柱,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起支撑作用的柱子;比喻中坚力量,如国家的支柱、支柱产业。顾名思义,支柱产业即指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重要作用或中坚作用的产业,可以用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来衡量。支柱产业虽然在经典产业经济学教程中很难找到其定义,但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经济学术论文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中屡见不鲜。与此相关的术语,还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战略产业等等。由于缺乏统一的定义,支柱产业的涵义非常容易与主导产业等术语混淆。就主导产业来说,产业经济学对此有明确的界定。按照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成长阶段,都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起主导作用的部门,它不仅本身具有高增长率、而且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此即主导部门或主导产业。纺织工业是经济起飞阶段经典式的主导部门,纺织工业通过其关联作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纺织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主导产业演变成支柱产业。

  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战后日本的政界、学术界人士认为,必须通过规划设计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应选择不同的主导产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上世纪40至50年代,日本颁布实施《钢铁和煤炭合理化施政纲要》等政策,对钢铁、煤炭、电力等产业实施倾斜发展。在50至60年代,将机械、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先后制订《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等,促使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60年代以后,日本转向扶持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行业等,促进日本产业结构高度化。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深化了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如日本学者非常详尽地研究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问题。

  建国以来,纺织工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发展阶段来说,建国后至90年代,中国纺织工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1990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的16%,利税总额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出口值占全国20%,职工人数占全国9%等。从1990年至今,中国纺织工业正在走向成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出口国。2007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7%,实现利税占全国工业利税的5%,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的14%,纺织从业人员占全国的9%等。毋庸置疑,纺织工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没有改变。

  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中,我们对纺织工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80年代初,《大趋势》、《第三次浪潮》等著作,激发了国人对信息社会即将来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的思考。当时就出现了关于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争论。有人认为,纺织工业作为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其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应尽快退出历史舞台。进入90年代,产业经济理论和产业政策,也从学术研究走向政府决策。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的产业政策,振兴四大(或五大)支柱产业的战略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此后,学术界对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产生了分歧。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应区别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似更接近于产业经济理论中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后才能形成为支柱产业;同时,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形成有其客观序列,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应区别现在的支柱产业和将来的支柱产业。从90年代中国工业主要行业的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来看,虽然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纺织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有生必有死。产业发展一般也会历经萌芽、发展壮大、成熟、衰退的周期。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的确已经进入衰退周期,可谓夕阳产业。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情况完全不同。要描绘中国纺织工业的生命轨迹,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