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企业动态>正文
有一家全球知名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具备了9200吨超长绒棉的种植规模,有28万锭高支纱和特种纱保持7天24小时日夜生产,梭织面料年产能达到1.4亿码,针织面料2.4万吨。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些面料足足可以绕地球5圈。然而,这些并没有让这家领先企业的前进脚步有所放缓和停留。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溢达集团首次向公众发布了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标志着溢达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正在向更高的水平提升,在践行高能效、环保与绿色发展模式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全球著名的衬衫生产商,溢达从上游纺纱、织造到染整和成衣,具有完整的垂直供应链体系,在2014年已生产超过1.1亿件优质衬衫。而在供应链的上游,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减少污染,溢达集团在织造生产环节中不断改进工艺,通过研发用于梭织面料的无浆纱工艺纱线,积极践行绿色生产。
无浆纱的目的只为环保
“溢达之所以在织造环节推行无浆纱工艺,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环保。但在优化工艺和反复试验的过程中并不简单,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设备、调整工艺的过程,才保证了产品品质指标的不断提高,达到纱线不用上浆也能织造出高品质的面料,从而实现无上浆织造工艺的环保理念。”谈到无浆纱工艺纱线的研发过程,溢达集团技术研发部门相关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上浆是织造行业必不可少的传统工序,也是为了保护纱线强度,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的摩擦。而在溢达的生产车间,这一传统的生产环节正在发生改变:无浆纱工艺直接省去浆料的使用,相应也省却了退浆工序,并减少了退浆产生的污水与化学品排放。“新工艺‘减’了上浆工序,对后道织造环节带来的难度是纱线的强力必须有所‘增’,它直接挑战的是纱线在织造过程中具备的强力指标。为此,公司的研发部门根据纱线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对生产设备做相应改进,不断调整工艺,特别是提高纱线的均匀度和薄弱环节部分的强度,以保证纱线在无浆纱织造过程中,有足够的强力保证来耐受织造过程中的物理摩擦,减少织造过程中的断头。”这位负责人这样解释。
“绿色”要付出多大成本
优化工艺与节能减排,考验的是企业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除了在生产设备工艺环节中加以改进和调整以外,纱线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和调整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据介绍,无浆纱织造工艺的特点,需要纱线生产在原料配棉中使用纤维更长、更优质的棉花,以使纱线具有更好的纤维抱和力和强度,这对企业的原料成本也带来了直接的增加。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照上浆的传统织造工艺对纱线产品的要求,溢达对一般的纱线产品配棉使用70%的长绒棉和30%的细绒棉;但是如果按照无上浆工艺对纱线在织造过程中耐受高强力的要求,公司就必须提高优质长绒棉的使用比例。使用无浆工艺的常规纱线产品,在配棉环节需要增加约6%~7%的成本,这是企业可以接受的。但对于高支产品,成本就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以40支单纱的产品为例,使用细绒棉为原料制成的纱成本核算下来每吨约2万~3万元;如果是生产无浆纱工艺的纱线,需要使用70~80支的股线,用长绒棉棉料生产,每吨长绒棉的成本比细绒棉高出1万多元,这样核算下来每吨纱线成本就要7万多元,这对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压力。”
践行环保需要找到平衡点
环保与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然而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来说又是现实的,不可能一味地要求环保而不谈生存。溢达在这当中寻找到发展的平衡点。除了用无浆纱工艺纱线作为践行绿色环保生产的工艺以外,溢达还实行一种被称为“浆料拦截”的清洁化生产工艺。也就是说,即便是传统的生产工艺,溢达也在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推进环保与清洁化生产。
据了解,“浆料拦截”是指上浆织造并退浆后,把退浆的废水在到达污水处理之前,先进行一道拦截,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淀粉浆料等物质进行单独处理,这样就会减小后道的污水处理难度。现在,实现排放达标的污水处理成本大约每吨需要6~10元,如果企业自觉性更高一些,在此基础上每吨污水再增加10元的处理成本,废水处理后就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因此,环保的自觉性与负责任的发展方式,一方面在于国家强制性排污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企业对自身发展的标准和理念。传统上浆工艺带来的退浆废水中所含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污水中最难处理的物质,而溢达的无浆纱工艺则从源头杜绝了污染的产生。
践行环保需要花费巨大的投入。对于无浆纱织造工艺来说,纺纱的用棉成本会大幅提高;对于传统织造工艺来说,污水处理的成本也会随着排放标准的收严而不断加大。目前,溢达每年的污水处理运行要投入1亿多元,如何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取得平衡?必要的投入换来的是环境的友好与可持续发展,对于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来说,这是小有所失,却大有所得,也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