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企业动态>正文

吉林化纤:50年拔节而上

        

  从1964年肩负新中国解决东北人民穿衣问题使命出发,到2014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纤集团,拥有着5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吉林化纤,以持久的内生力、创造力和文化魅力,用多彩的经纬开辟亚洲市场,实现与欧洲的技术合作,并逐步向更广阔的市场延伸。
  艰苦创业篇
  在困境中起航
  
1959年的隆冬,一支创业小队冒着严寒在距吉林市15公里的松花江畔树起了“吉林市人造纤维厂筹备处”的木牌。1960年9月,年产3400吨粘胶短纤项目破土动工。创业者们住地窨、迎风雪,战天斗地,不畏万难,一个为解决祖国人民穿暖穿好的梦想从此起航,一个为打造新中国人造纤维基地的创业征程开始跋涉。
  ◆采访人:吉林化纤公司原机动处处长何忠玉
  讲述: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窝窝头,冬天夜晚睡觉,要先将砖头放在炉子上烤热,然后放在脚底下,才能睡着,一觉醒来须发满是白霜,一个玉米面窝头没吃完,另一个早已冻成冰坨。而且,当时没有专用卡车和铁路专线,创业者们就是靠人拉肩扛,硬是把工程材料从3公里外运到工地上。当时,我们就一个想法,赶快把这个工程拿下,早日投产。
  1964年4月19日,纺丝女工谭淑琴激动地踩下第一个纺丝泵、压下第一根曲管,第一束洁白的银丝喷涌而出。8月,吉林市人造纤维厂正式宣告竣工投产。一座年产3400吨粘胶短纤的现代化企业在长白山下、松花江畔扬帆起航。
  成绩与荣耀并没有让吉纤人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让他们满怀激情,朝着新的目标进发。
  1986年4月1日,伴随着长丝工程开车典礼的鼓乐声声,吉林化纤实现了从单一短纤产品到长丝产品的拓展,迈出了长足发展的历史性一步。
  ◆采访人:吉林化纤公司原机动处处长张泰茂
  讲述:公司的员工和干部队伍素质过硬,安装过程非常辛苦,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员工吃苦耐劳。
  从此,粘胶长丝承载着“白山”的品牌,征服苛求完美的日本市场,占领欧洲高端市场,享誉全球。
  全面发展篇
  在改革大潮中行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吉纤人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和善打硬仗的作风,拉开了全面发展的序幕,踏上了“高速度、快节奏”发展的新航程。
  1.8万千瓦自备电站,1.5万吨粘胶短纤移地改造,900吨、1400吨、2950吨、5600吨、2200吨粘胶长丝项目扩建,无不凝结着吉纤人的智慧和汗水。
  为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1989年,兴建了吉藁棉浆厂,保证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到2000年5月,粘胶短纤维产能达到3万吨,并摘取了中国化纤产品最高荣誉——“国家银质奖章”,成为首个中国免检产品。粘胶长丝产能达到1.7万吨,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在扩建粘胶纤维的同时,他们瞄准了与国际接轨的腈纶纤维,向着上规模、增效益,成为大化纤企业的目标迈进。
  建设者们战严寒、斗酷暑、筹资金、抢进度,仅用30个月时间,1998年5月29日,6万吨腈纶工程实现了一次投料开车成功,一次出合格品,创造了国内同类项目投资最少、建设工期最短、达产达标最快等诸多历史记录,被称作腈纶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粘胶短纤维、粘胶长丝、腈纶纤维、化纤浆粕四大系列产品,从吉林省化学纤维厂改制为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再到1995年7月29日,一个集国有资产经营、化纤生产、商业贸易、建筑安装于一体的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无不彰显着国有纺织长足发展的强劲势头。到吉林化纤建成投产40周年之际,公司产能达到20.3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比建厂初期利税增长近40倍,总资产增长100倍。
  在取得了丰硕经济成果的同时,也丰富和创造了“以人为本,从严治厂”、“抓质量,创名牌”、“敢闯敢试,善打硬仗”;“开拓求实,争创一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等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内涵。
  凭借粘胶纤维产业链一体化、腈纶纤维规模化优势的驱动,吉林化纤如一艘化纤巨轮,在纺织行业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创新跨越篇
  在创新发展中开拓
  
乘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吉林化纤吹响了提速增效的号角,秉承“学习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做大腈纶、做精粘胶、做强原料基地、做优竹炭产业的战略指引下,引进新元素,寻求大合作,开发新“丝”路,吉林化纤迎来了科学发展的划时代变革。
  依托竹浆粕、竹纤维、麻浆粕、麻纤维、青竹长丝的专利技术,向上延伸产业链,分别在四川、湖南竹、麻产区增建了天然纤维原料基地,积极探索竹、麻等可再生原料的开发。应运而生的“天竹”竹纤维,以其天然抗菌、防紫外线、吸湿、柔软、可降解等优良特性被誉为“21世纪健康纤维”、纺织界“第五元素”,引领了纺织行业的一次绿色变革,实现了与国家战略的融合对接。组建了天竹联盟,整合资源,协作开发,经过10年的发展,联盟成员由24家发展到103家,成为中国竹纤维产业基地,开创了中国纺织商业模式的先河,并荣获首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
  对标国际,高水准扩张。引进世界著名的德国恩卡公司高延伸连续纺长丝专有技术建设了5000吨连续纺长丝项目,借助企业多年积淀的粘胶长丝生产经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吉林化纤发展规模优势,与意大利蒙特公司合资建设15万吨差别化腈纶一期项目,腈纶产能达到24万吨。
  进入“十二五”,吉林化纤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实践纺织强国梦想的着力点,依托大腈纶、大产业的资源优势,首创湿法二步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专利技术,2011年11月,国家火炬计划产业项目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工程建成投产。
  到吉林化纤建成投产50周年之际,公司综合产能达到47万吨,成为全球一流的生物基长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竹浆粕、竹纤维、腈纶纤维、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亚、欧、美、非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公司建设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了吉林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相继开发了有色、阻燃、莱麻、蓄热、抗起球等差别化新产品,获得了自主产权专利30余项,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全国纺织原料企业中唯一一块“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的奖牌也落户吉林化纤。
  务实战略篇
  在转型征程中驰骋
  
企业因责任发展,战略因责任升华,走过了50个春秋的吉林化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奠定了雄厚的发展根基。面对着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汹涌大潮,新一轮的企业竞争,是眼界、理念和智慧的竞争。吉纤巨轮将在激流中挑战新高,乘风破浪;在风浪中傲立龙头,扬帆远航。
  运营战略
  按照“夯实传统产业,加快企业升级转型”的战略构想,吉林化纤将立足于“整合优化、提高效率、内拓外联、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产权、产业、产品结构,积极运作资本、资产、资金,将决策力、执行力、行动力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经营效率,对内深耕,加强技术研发和拓展,不断提高产销率、毛利率、新产品贡献率;对外广泛合作,加强技术和渠道联合,推动产融结合、产资结合、产销结合,通过技术和资本的双轮驱动,实现企业升级转型和发展新突破。
  产业战略
  以生物基纤维全球一流的质量优势、腈纶纤维亚洲最大的规模优势、中国竹纤维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碳纤维的技术优势为依托,吉林化纤坚持传统产品优质化做高,规模化产品差别化做宽,新产品产业链一体化做长,打造立体化产品结构;塑造品牌特色,提升品牌价值,巩固产业联盟,拓展多元化发展空间,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纤集团目标迈进。
  技术战略
  坚持产业联盟的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国际一流的产业化合作平台,致力于围绕新产品产业链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加快创新资源共享及技术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和竹、碳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才战略
  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技师工作站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三站一基地”为学习平台,进一步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加强梯级人才队伍建设,以学习创新的精神、鼓励创新的文化,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员工的自驱动、自提升、自创新,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文化战略
  传承和弘扬吉林化纤“奉献、敬业、负责、创新、自律”的五种精神,秉承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理念,精心打造品牌文化、诚信文化、管理文化;为客户创造价值,助客户走向成功,实现与客户的共赢共进,营造人企共赢、互惠共享的和谐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心心相印,在企业和煦的阳光下尽享生活的甜美。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