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纺机:聚能量踏上回归征程
在纺机装备领域里,有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很多老牌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延伸企业的产品线。不管是从精梳机扩大到并条机、细纱机,还是从加弹机延伸到几乎全产业链设备产品,总之,很多企业在那段时间成为“全能选手”。然而,经过几年的市场厮杀,他们收获的可能并不是他们原本想要得到的东西。凌云集团河北太行纺机公司也曾是其中一员,从强势做单一粗纱机产品,到后来多种设备齐生产,再到今天的奋力回归……太行纺机立意明确,聚集一切能量,回归粗纱机“主业”。 做自己擅长的事 “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方向需要尽快调整。时下,正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期,借着这次行业调整,我们也转变了发展战略,决定回归主业,集中精力打造我们自己的拳头产品——粗纱机。” 抓住机遇是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的要务,正是依靠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企业才能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段时间里曾出现过纺机供不应求的状况,于是,很多设备企业纷纷增加企业产品类别,以期捕捉到更多的市场机会。“当时,很多企业都觉得纺机业发展前景特别好,只要你能做出来,就能卖出去,因此,很多企业就在当时的背景下投资了不少新项目。太行纺机从2005年也开始涉足其他产品类型,如精梳机、细纱机、并条机等等,想通过这样的市场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回忆当时的行业环境时,河北太行纺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全超平如是说。 然而,短暂的供不应求状况,却着实让很多设备企业因此陷入了后来的两难境地,太行纺机也不例外。“为了做新产品,我们引进了不少相关的技术人才,也通过大家的努力把产品做出来了,并推向了市场,但当我们的产品不断深入市场时,结果远非预期的那样。随着我们经营的市场不断扩大,就越发觉得自己的力量不足,包括持续的技术研发力量、售后服务能力等等,且设备销售的盈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说到多元化发展的效果,全超平不无感慨。 正如全超平所言,涉足新的产品领域,任何企业都会变成新手,而竞争对手往往能够凭借他们早早建立起来的行业话语权,占领这一市场的主导地位,竞争自然占上风。对于这些后来者,在尝试延伸产业链做新产品时,能够借助的可能也只有自己的销售平台,但在持续研发、后续支撑力等方面却会欠缺很多,可这些正是企业在新领域里得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企业也许有方法引进相关人才,也许能做出跟别人差不多的产品,但并不足以推导出,这些企业就能拥有行业话语权,能被市场认可,到后来大家能拼的也只有价格。如此一来,原本希望借着东风实现大发展的愿景和赢得更多利润的梦想,大多化为泡影。 8年的市场历练,让太行纺机对于此次选择有了新认识,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了全新的思考。“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方向需要尽快调整。时下,正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期,借着这次行业调整,我们也转变了发展战略,决定回归主业,集中精力打造我们自己的拳头产品——粗纱机。” 全超平言语笃定而自信。 太行纺机理应有这样的自信,从1987年企业军转民,便开始接触粗纱机,并成为国产化悬锭组纱机升级托锭组纱机的主力军。由此开始,太行纺机就一直走在粗纱机产品研发生产的前列,纺纱理念、产品技术都是国内领先的。 “我们当年就是靠着自己的这个拳头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企业依靠经验积累和精力投入,逐步确立起自己在这一产品领域的优势。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太行纺机当年能够一直把精力放在粗纱机上,集中一切力量做这个产品,可能会有另一翻景象。实践证明,企业最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进行深层次研究,专一地去做产品会更益于自己的健康发展。”全超平说。
懂得倾听很重要 “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好,得益于他们的创新思想。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受他们的感染,跟他们学习,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 这两年整个行业都面对着来自于市场、成本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棉纺行业更要承受高棉价差这一额外命题,很多企业发展遭遇困境,这也让很多棉纺设备企业备受煎熬。太行纺机的绝大多数产品也是为棉纺企业服务的。当记者问及太行纺机如何看待、应对这样的状况时,全超平表示,设备企业的生存良策其实就在用户那里。 “尽管高棉价差、用工成本等问题使很多棉纺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但是,他们会坚持下去,毕竟企业饱含了员工多年甚至数十年所投入的精力和心血。感情之外,企业也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会拼命想办法走出来。可以看到,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方法求生存、求发展,如管理、节能、降耗、省人等等。他们的状态是积极的,他们确实在作为。我们还可以看到行业里的一些大企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同样的困难环境下风采依然,还在保持稳定投资、不断扩锭。这些对于设备企业而言,就是希望和方向。”全超平说。 “当前环境下,能够生存得很好的企业一定在产品创新方面优势突出。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好,得益于他们的创新思想。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受他们的感染,跟他们学习,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全超平说,用户的反馈信息价值含量极高,这些信息很好地支持了太行纺机多个技术创新。对此,他还特别介绍了两个案例。 “有些企业采用大锭距车配小锭距锭翼的方法来实现节能生产。这样的改造一方面可以防止棉条意外牵伸,而小锭翼与大锭翼相比,在同样的转速下就会更节能,由此也更好地保证了纱线质量。”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全超平很钦佩纺企的实战能力。 另外,纺企使用的风机95%以上都在做无用功,这些风机大多是几千瓦的功率,24小时不停地运转,有时候企业觉得落棉吸不干净,还会加大风量,由此耗电量就更大,且效果也不明显。“听客户提及这样的状况,我们便联手想办法,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其实,空气中的棉纤维比例很少,若仍吸不净,风机在干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反复进行观察、研究、尝试,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逆向思维替代风机处理落棉。”据全超平介绍,采用这项创新技术,纺企若按照企业80%的开工率,每台车每年就能节省15000元,效果不容小觑。 几次产需协作的成果,让太行纺机看到了倾听用户声音所蕴含的价值。“大家一直说,市场需求就是我们的研发方向,但实际上跟纺企沟通得很少,不知道客户在为什么而困惑。对于招工不足,纺企自然就想省人,我们当初单纯地想依靠自动落纱,而纺企的想法同样很有效,比如长车,同样是一个人,效率却大不相同。了解用户需求,听他们诉说,这个方法其实是设备企业提升自己工艺技术的很好途径,绝对值得设备企业给予高度重视。” 脚踏实地去改变 “作为设备企业,我们除了关注一些领先技术,更要让我们的创新落在实处,不能怠慢任何小的技术创新。哪怕是一点点改动,只要对纺企有用,那就是极富价值的技术创新。” 太行纺机要回归主业,全力去做粗纱机,就当前的竞争环境而言,已经多了不少劲敌。当记者问及太行纺机可以依靠哪些优势再造自己在粗纱机领域的辉煌时,全超平说,靠专注,靠脚踏实地做技术,靠符合市场规律的改变。 太行纺机的组织架构也曾如国企一样,决策需要很长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很多机会因此错过。“我们已经开始模拟子公司的独立运营模式,将权力下放,简化决策流程。现在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加快了,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每个分公司可以自行决策要做什么产品,要采取什么措施,总公司只做目标考核。”全超平说。在这样的运营机制下,太行纺机便开始调整发展战略,选择集中精力做粗纱机,并在人员结构、管理模式以及资产调配等方面进行整改,压缩生产成本,盘活流动资金,逐步呈现一个更灵活、更有战斗力的纺机企业。 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而对于技术的创新能力,则是一个企业能否很好发展下去的核心。全超平说:“任何企业坚持技术创新都是值得的,它会让企业更有生命力,我觉得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研究有用的技术。” 记者原本感觉很多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不太强,提升的步伐有些迟缓,几年不见一个有创意的技术出现。全超平说:“纺织行业或者棉纺行业发展到现在,很多技术都在很好地配合着产业的发展,现在做的是不断完善、提升这些技术,这是行业现阶段的发展需要。而人们所期待的突破性创新,比如一种革命性的纺纱理念,在当前可能还难以实现。现在也有一些前瞻性的技术,但并不适用,它的先进性很难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运营成本上实现,因此很难落地。所以,作为设备企业,我们除了关注一些领先技术,更要让我们的创新落在实处,不能怠慢任何小的技术创新。哪怕是一点点改动,只要对纺企有用,那就是极富价值的技术创新。” 据了解,现在,太行纺机主推的3款粗纱机产品——电脑粗纱机、自动落纱粗纱机以及粗纱机长车,均是源于用户需求、积累点滴创新而研发的设备,这些产品很好地满足了棉纺厂提高效率、省人、节能、降低维修成本等方面的具体需求。 8年后回归主业,太行纺机并不是回到起点,而是站在了新的高度上。这8年间的经历能让企业真正懂得专注的意义,并找到发展的明确思路和方向,是值得的。现在,摆在太行纺机脚下的是一条十分清晰的发展道路,没有了岔道口,也放弃了更多其他选择,一心一意朝向心中的目标阔步迈进。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