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重工核心技术发力
当前,虽然纺机行业都在咬紧牙关过“严冬”,但是恒天重工郑州本部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棉纺产品天虹项目、织机泰国和广东项目、粘胶赛得利及成都丽雅项目订单交货集中,生产任务紧迫。岁末年初,企业掀起了“大干100天”的热潮。记者几次在公司大门口看到一辆辆满载公司纺机设备的大货车缓缓驶向订购厂家的场景。困境之下的亮点令人振奋,这逆势崛起的例证引起记者的兴趣。 强大的研发平台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其伟认为,这是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不断锻造竞争力的结果。 “保持创新精神,为纺织企业开发和生产更先进适用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是纺机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延武说。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南省纺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本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650人,占员工总数的17.1%,其中1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公司每年科技经费支出6000万元,占销售额的3%~5%。为鼓励研发人员创新,公司每年拿出60万元设立技术进步奖,另外还设立了200万元重大项目专项奖和120万元的新产品试制奖。同时,收入分配也向研发人员倾斜,研发人员的人均收入是公司平均水平的2~3倍。 2012年,郑州本部完成新产品开发及改进项目110项,两个“技术中心”成为企业强大的研发平台。 不竭的创造源泉 “现代经济分工越来越细,纺机领域面广、链长,新技术不断涌现,合作共赢是纺机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从‘制造’变为‘创造’的不竭源泉。”刘延武说,公司在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目前,公司与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异型纤维分拣机;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实施CAPP升级项目;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研发双组分纺丝成网与水刺法裂解加固复合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项目、针刺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平衡与振动的研究项目;与郑州大学合作,进行梳棉机、水刺头结构分析和运动变形分析;与西安工程大学合作,进行梳棉机、织机的外形工业设计及针刺机、卷绕头等重点产品的振动分析等。这些项目为公司主导产品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郑州本部完成中恒碳纤维成套设备项目,通过机械鉴定并成功开车;200吨/天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成套装备在用户顺利投产;G1736高速大剑杆织机成功推出;高档针刺成套设备在用户正式开车,形成小批量销售;高速卷绕头完成精密卷绕系统自主开发,掌握了核心控制技术,实现了流水化月产200台的产能。 竞争的尖端武器 “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尖端武器。”刘延武说,目前公司已经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其中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开发、制造技术居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大容量粘胶纤维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推动粘胶行业大规模快速发展;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开发制造技术提升了我国非织造布质量;高速针刺设备核心结构、制造技术国内领先;预湿浆纱机的设计制造技术为织造高档面料奠定了基础。刘延武分析认为,今后传统纺机设备销售会逐步降低,自动化、高速化、智能化和节能降耗的纺机装备销售将会持续增长,化纤机械也将向大容量、高产出、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淘汰落后装备、更新换代先进装备是必然趋势。 公司还有多个科研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其中,除了单线年产8万~10万吨的粘胶纤维成套装备已完成开发并投入生产运行外,还包括涤纶长丝FDY卷绕成套设备及新型卷绕设备的开发;225~300吨/天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开发;大剑杆织机完成系列化开发及批量化工艺技术攻关。公司今年科技攻关的重点将放在促进高档针刺成套设备完成生产验证并批量化生产;加快新型高产高效清梳联设备的研发,向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减少用工方向发展;加强非织造布复合工艺、纯棉水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同时,公司还承担了国家“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数字化成套设备”、“高产节能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设备”、“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成套设备产业化”项目。 汤其伟表示,纺机业务要做好“3+1”项目、高性能纤维成套设备、节能型印染设备等重点产品的持续改进;工程机械业务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系列延伸,增强市场竞争力;汽车业务坚持“高速高效、绿色环保”的研发方向,形成一批具有科技优势和规模优势的拳头产品。新一年,公司要奠定恒天重工纺机、汽车和工程机械三大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确保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利润6800万元的目标,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