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企业动态>正文

彰显色纺的真正魅力

                     ——访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先生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

  
  6月1日,2012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以“色纺时尚源动力——源创有型有色”为题再次拉开序幕。启动新闻发布会后,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先生接受了媒体采访。从大赛目的到棉价波动、企业战略、成功经验,被誉为“色纺教父”的孙伟挺侃侃而谈。

    
  希望大赛作品更接近市场

  记者: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已经是第三届了,今年以“源创有型有色”为主题,该主题的意义是什么?你对今年大赛抱有什么样的希望?

  孙伟挺:华孚作为一个纱线企业,承办时尚设计大赛没有经验,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带领下,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总体是符合我们的期望。不过这个期望重要的是从企业的销售结构领域看。从实际看,华孚在国内和国际的销售结构每年大约有5%的转变,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消费结构都在变化,这也充分证明国内消费者对色纺纱从了解到使用的比例在局部提高。

  就大赛本身而言,大赛的主要设计人员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色纺纱。很多学生,包括讲师、教授只知道面料,但不清楚面料是经过染纱或染布,还是染纤维。染纱或染布、染纤维后织成的面料有何差别,有何优势,正因为不清楚导致设计行为针对性也不强。从总体情况看,参赛作品是一届比一届更成熟一些。这一届赛事为了真正把色纺的内在魅力释放出来,华孚和协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5月19日在位于浙江上虞的华孚色纺工业园,我们组织了一个高校老师交流,让老师们加深对大赛的了解,近距离感受色纺时尚的魅力。之后我们也注意到,每位老师回去后都非常认真给学生进行传授。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得院校老师、学生对色纺纱线的优势、风格把握会比过去好很多。同时,我们也分别对学校里对休闲、运动类设计比较好的教授进行深度沟通。我想,吸引他们的参与,能使大赛产品端有更高的水准,进一步彰显色纺的真正魅力。

  与此同时,通过前两届大赛,我们也感觉到大赛的设计作品跟我们真正生活的关联还不是很大,有一点舞台秀的感觉。这一届赛事,我们也想在生活化、商品化上取得一些突破,能够使人们通过大赛创作的服装作品产生实际的联想,就是感受到穿在我身上会怎么样。这就是我们对第三届大赛的期望。

  
  记者:在色纺纱产业链知识普及上,除了高校师生的培训外,还有其它的方式吗?

  孙伟挺:色纺纱产业链的知识普及,比如纤维、纱线、面料、服装知识的关联性,高校培训是主要的途径之一。第二,关于色纺纱线产品本身的优势,以及怎么应用,这也是非常关键的知识普及,现在主要通过网站进行传播。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工具,包括企业的一些资料,我们做的一些设计方案等。

  
  记者:前两届大赛产生很多优秀作品,它们的商业价值如何?

  孙伟挺:实际上前两届大赛带来的商业价值不是很高,因为还是只停留在舞台秀的层面,仅仅是一些创意。从作品创意到一种真正的设计,直到为我们消费者所接受,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对第三届大赛,我们力求能够更加的生活化,更加能够增加创新性,这也是我们去追求的一点。

  
  记者:这次大赛的征稿时间相对来讲更短了,请问我们能保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征集到足够多的设计稿吗?

  孙伟挺:看上去是更短了,但我们的准备、沟通比前两届要长一点,无非就是台上的功和台下的功。

  
  记者:对参赛选手的发展情况,华孚还会持续关注吗?

  孙伟挺:我们肯定会关注,就像前面的几名,我们本身也有过合作尝试,当时第一届赛事结束后,我们曾把金牌选手请到公司,准备为她单独做一个工作室,开展设计开发工作,但是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成功呢?因为她资历还比较浅,在她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设计师的时候,我们如果就把她养成来或“包”起来,就会把她“包”死了,所以最终我们还是把她放掉,之后她到了广州的最有名的设计师品牌去工作,我们也和她保持着联系。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到成熟,需要有一个艰苦的过程。

  我也有个梦想,就是希望以后能对接色纺纱的产业系列,成立相应的工作室直接为终端品牌服务,终端品牌的设计办公室设在华孚,这样的独立设计工作室能够直接为终端服务,这样一来,工作室能够赚钱了,而华孚能够把色纺纱线推广出去。这还是梦想。

  
  顺应环保、时尚、科技需求

  记者:华孚的品牌定位为“时尚源动力”,本届设计大赛也提出“源创有型有色”的主题,华孚如何实现源头时尚?

  孙伟挺:这是我们的身份证啊!因为我们的源头,在整个产业链,纤维、纱线、面料、服装,纱线还是处在源头的位置。从整个服饰产业的角度看,现在专业的消费者还不多,大量的消费者还是盲目的。从营销的观点讲,怎么样能使得消费者能够成熟,做出成熟的选择,而不是很盲目的选择,或者不是受到别人的影响的选择,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通过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包括各种各样的市场推广或商务活动,其目的也就是想让大家认识到色纺纱的好处,通过有效的传播,使大家在买色纺纱的时候非常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去选择。发布会上,徐文英副会长也讲了,色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性。用三分之一的纤维去染色,染好的纤维产品跟没有染色的三分之二的原色纤维进行混色。也就是三分之二的纤维不需要染色,不会产生污水,只要用三分之一的水染色就行了。可以说,这是一种从染色源头集中性能节能减排的工序。这个产业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而持续发展,比如国际服饰品牌H&M,就承诺2020年以前所有的棉花都要用“友好棉”。正是这个产业环保性、人性化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未来是看好的。

  第二,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时尚的朝阳产业。因为相对于染纱染布而言,无论是漂白还是染色还是印花,无论深浅都要100%的加光,而色纺进行混色的方式会带来很明显的色彩表达,而这种色彩表达确实能感觉到一种朦胧、层次、空间的立体感,这是染纱染布所不具备的。我经常讲,假如有一个服装革命的话,就要彻底的从原来打扮人变成为衬托人的改变。我经常观察道路上行走的穿色纺纱的人,相对而言,往往更时尚一点的人自觉不自觉用色纺纱多一些,这也许是一个巧合,但这也跟主流的服装消费趋势有关,原来大家比较喜欢用比较张扬的颜色去衬托打扮自己,这样会显得更加引人注目,更加能够去表达自己,但事实上,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需要通过服装去衬托他内在的东西,衬托他的形象和气质。这也背后支撑他的消费行为是他的价值观。

  第三,色纺产业的科技性。无论是染纱还是染布,两种不同性质的化学纤维的PH值不一样,有的是耐碱的,有的是耐酸的,但通过色纺的技术能够做到这种相互有冲突的纤维的混纺,大大扩展了产品开发的领域。因此,多种成份的组合混纺,色纺有天然的优势。技术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把三种不同的纤维分开染,染好以后是混色,混色之后进行混纺。

  环保、时尚、科技,这是目前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的价值倾向,而色纺是最能表达这三个主题倾向的方式。

  
  记者:当初华孚提出“五年变莱卡”的目标,现在五年快过去了,请问企业在推广终端品牌上面有没有较大的推广计划和具体的措施?

  孙伟挺:对这句口号,我们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体验,华孚的色纺纱线最终要在全球性休闲、运动类品牌当中有较大的认知、认可度。当然从显性角度来看,我们还是希望做一个吊牌,比如品牌服装的纱线原料由华孚来做,挂牌认证,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目前莱卡也是这样运作方式。但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像一线品牌或国际品牌还不愿这样做,尽管华孚产品的占有率已经非常高了。

  纱线企业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前道式营销”,即先做趋势,然后再做产品的设计、开发,然后做好流行色咭。色咭实际上就是产品方案,然后再交到终端的设计师手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华孚对这种营销模式已经轻车熟路了。在全球,华孚主推的是休闲类、运动类,内衣和家居类也有一定的比重。休闲和运动两类企业,我们在全球锁定了约300多家,进行定期沟通,让终端品牌设计师了解华孚的研发新趋势,也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新需求。

  
  中国企业要掌握价格话语权

  记者:前段时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上半年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运行形势,认为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差距拉大,较大影响了2012年的行业发展整体形势,华孚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对原料价格的波动有什么感受?华孚又是怎么来克服国内外棉花价格拉大的压力的?

  孙伟挺:这个问题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华孚也是一样,承受较大的压力,当然我们的附加值还是比较高,尽管如此,我们还有60%到65%是受原材料波动影响,而从事坯纱生产的企业有可能占比达75%到80%。

  大家都知道,现在国际国内的棉花差价,基本上在4000元左右。从实际情况看,国家出台的对棉花的收储政策看,国家政策对纺织行业倾向于保护的,不光保护了农民,也保护了纺织工业。现在,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国,怎么样利用消费的话语权,去抵消国际国内的原料差价带来的影响,能够使得自己不仅要把制造业做好,也要把流通做好,真正掌握价格话语权,这不光需要企业、行业共同努力,也需要国家层面增强智慧的碰撞,真正从中期、长远来解决棉花产业,否则的话一切都无从谈起。

  
  记者:色纺行业存在三大风险,一是经营上的库存风险,二是技术方面的技术风险,三是现场管理的风险。华孚已成立十九年了,企业抗风险能力还是非常强了,请问华孚在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孙伟挺:一个新东西产生以后,也是一步一步发展和走过来的。有些产业非常标准化,就是只要产业发展成熟之后,有很多的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到所有的创办者的。但像色纺产业有着特殊性,是一种新的类型,比如说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优势显得很重要,正因为面临着三个风险,这也是这个产业发展还不是非常快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首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假如纱线没有库存,很难接好单,假如纱线有库存,将面临着市场的风险,尤其是色纺纱企业,因为色纺纱是有颜色的,颜色有流行属性,企业对流行趋势把握不准,产品就会面临贬值。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要有快速反应,满足终端客户的快时尚需求,我们必须要有一部分库存,但是放库存会面临着一个风险,如果是小企业,一千吨纱亏两千万,企业就可能倒闭了。

  第二是技术。大家都知道纺纱的流程非常长,从棉花进去到纺纱出来,有七八个设备串连在其中,也有很多个工艺参数,像现在的华孚,一个月约2万到3万的参数变化,一旦其中有个参数搞错了,就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比如前段时间媒体揭露的服装成份问题,成衣标注的60%的棉花,40%的涤纶,但经过权威机构检测,棉花为59%,涤纶是40%。这可能不是诚信道德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技术问题,原因是厂商参数控制不好,导致组份出现偏差。又比如各种颜色的混色比也很难把握。这些都要靠技术管理系统去解决,所谓的风险就是这个。华孚是国内第二家在纺织服装领域导入ERP系统的企业,另一家是从事坯纱生产的企业,品种相对简单许多。按照目前华孚色纺纱的品种结构,如果还是人为的管理,按照目前的管理状态,肯定会错误百出。我们导入SAPERP系统后,结合色纺纱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开发,形成较完善的技术管理系统。

  第三个是现场管理。要做好色纺纱,现场管理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相当高,不同颜色、不同纤维的不能相互干扰,相互干扰会导致质量等问题出现。同行的上市公司,也都做过战略方面的调整,希望能够上色纺纱,但这些优秀的企业为什么没有上成,主要的原因就在这三个方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