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困境 齐鲁“亮剑”
不知不觉间,原料、能源、税收、人力成本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企业所要面对的常态问题。我们看到,重压之下,有人被劈落下马、有人疲于招架。当然,也有人披荆斩棘开辟出自己的道路,笑傲天涯。 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生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在市场中独占鳌头的纺织企业,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究他们是如何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洗尽铅华并最终炼就真金的。 荆棘覆路成本压力令人咂舌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粗算之下,齐鲁宏业每年各项固定成本总和就将近3亿元。 电价: 今年工业用电每度电增加了5分钱,对于齐鲁宏业这样一个每月用电1000多万kwh的能源使用大户来说,仅此一项工厂每年就要多花费600万元。 棉价: 印度棉花约为每吨11200元,而国内棉花价格将近19000元每吨,巨大的棉花差价使齐鲁宏业不得不靠进口棉花进行生产,同时,也促使齐鲁宏业改走差别化生产路线,由此前每年用棉20000吨变成现在的8000吨左右。 用工: 根据今年2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山东省最低工资标准分为3类:1240元、1100元和950元。而齐鲁宏业一线员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300元以上。 宝剑出鞘核心竞争力在产品 据介绍,齐鲁宏业新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于2010年5月份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认定为“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开发基地”,并于去年被评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申报和取得国家专利33个,每月产品由原来的3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500余种,特别是自主研发的“聚成纺”生产的多彩段纱和雪花纱受到客户的广泛赞誉。在追求产品差异化的同时,产品质量也被齐鲁宏业始终当做生命来看待,正如李汉典所说,一个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客户信心,所以,品种数量上去了,质量跟不上不如不去做。 齐鲁宏业的高层从2008年就意识到,纯棉产品比较单一,且成本过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就必须向差别化生产领域迈进。2008年下半年,齐鲁宏业决定开发差别化纤维纱线,将目标定位为高起点、高难度、高端市场。到2009年,公司在做精做专纯棉高档针织纱和混纺高档色织纱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迅速向高科技差别化纺织品领域拓展。 目前,齐鲁宏业生产规模为30万纱锭、3000头全自动气流纺和1500台织机,产品以高比例毛、麻、丝、绒与其他功能性差别化新型纤维混纺为主。以这些纤维为依托,齐鲁宏业与国内外重点客户共同合作,大力开发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毛、麻、丝、绒高档纱线和具有环保、保健等功能性的纺织品,使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 剑走偏锋管理出效益不是玩笑 在当前高成本的压力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仍然保持稳步增长,究其原因,如何解决差别化纱线生产所带来的管理问题是齐鲁宏业的决胜法宝。高效的管理给齐鲁宏业带来的大多是不能用数字直接描述的隐性效益。难怪李汉典感叹:减少生产中的失误就是在为企业赚钱,失误越小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越高。 镜头一: 走进齐鲁宏业差别化纤维纱线的生产车间,齐鲁宏业董事长李汉典用手指着一台机器上的卡槽和产品区域标识牌介绍道:差别化纤维纱线的生产非常繁琐,管理非常复杂,一台机器往往会同时生产多个不同的纱线品种,我们必须用一种最明显、最直接的方式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和识别,防止混类。这种“土”方法提醒工人注意“产品已经变化、不要再使用同一操作手段”,因此在车间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上百个品种在同时生产,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镜头二: 齐鲁宏业副总经理张文奎把记者领到了一台机器旁,指着提示板上罗列着的几项产品生产指标,他告诉记者:因为工人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如何让接班的员工知道前一个工人的操作流程以及发生了哪些操作变化,这些提示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为员工培训时,齐鲁宏业强制要求每一名接班的工人在上机操作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上一个工作人员所留下的简短笔记,从而确保交班过程中不出现信息“断档”,最大程度避免差别化生产出现混乱的局面。 镜头三: 离开车间,耳边清静了许多。此时,厂领导也打开了话匣子。“如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几千人的行动整齐划一,像一个人,我们认为公正、公平、严格、有效的奖惩机制必不可少。”据李汉典介绍,齐鲁宏业依靠员工之间互相监督、检查、把关的方式确保将失误降到最低,由此,这种反思维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的差错率几乎为零。 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之下,齐鲁宏业依靠差别化生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保证了企业在逆境中保持销售总体平稳的态势。可以说,正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实施并适时跟进管理制度,为齐鲁宏业从纯棉纱线企业快速、顺利向一个生产差异化产品的企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严峻的市场挑战面前,也完全可以证明,齐鲁宏业的差别化产品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