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的完美结合
始建于1998年的山东康平纳集团,目前已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集纺织印染及染整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康平纳的成功被业内定义为“康平纳模式”。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 记者:是怎样的契机,让康平纳集团想到从制造毛纺面料到向上游发展制造纺机的? 刘琳:康平纳集团成立之初是专业生产粗纺、半精纺面料的企业,在长期从事毛纺面料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要想提升毛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必须更新装备,尤其是纺织染整装备。2003年公司从德国、意大利、英国引进了国际先进染整设备,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搭起了国内毛粗纺行业最高装备水平的平台。 在更新公司纺织染整装备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出国考察和比较,看到了中国纺机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深刻了解到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对于下游产品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中国从一个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投入是满足企业产品升级的最大需求,而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有机结合恰恰是促成纺机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之一。 康平纳长期从事高档面料的研制生产,积累了丰富的染整生产经验,对制约产品质量的行业共性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作为一个面料生产企业,我们能够站在市场的角度,了解生产什么样的面料需要什么样的机器,可以做到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的有机结合。 记者:目前康平纳在纺织机械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这些成绩在行业竞争方面有何优势? 刘琳:我们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对引进的欧洲先进染整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现代数控染整设备。通过近十年的创新建设,集团在现代纺织数控化染整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自行设计制造出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纺织用微波干燥设备、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双面湿刷定型机、自动配料机等多台设备。其中,智能化微波干燥机是国际上首次将微波烘干技术应用于纺织,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设备是国际首条全自动染色生产线,成为染整行业未来装备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有力竞争产品。经鉴定,智能化微波干燥设备和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技术与装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余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记者:从面料生产转型到纺机研发,康平纳成功的秘诀有哪些? 刘琳:可以说康平纳很幸运,遇到国家政策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而且,康平纳有着多年积累的纺织染整工艺方面的丰富经验,对纺织工艺非常了解,对制约产品质量的行业共性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纺机研制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所在。 再者,我们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纺织新材料、染整新工艺、染整装备,是一个设计纺织、印染、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现代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自身受到技术力量、知识领域以及研发方法和手段的局限,因此,集团借助“外力”积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先后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技术层次高、实验设备先进、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吸引先进科技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联合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切实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康平纳在装备与工艺结合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刘琳:当我们做纺机的时候,能够站在市场用户的角度指导生产什么样的面料需要什么样的机器,因为机械工艺是为产品工艺服务的,我们知道纺织新品种的加工特点,印染新工艺对机械、电气、自控的要求,所以能真正做到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的有机结合,确保开发研制生产的设备首先要满足所加工印染产品的工艺质量要求。再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可靠性、稳定性,同时要求设备尽可能多一些适应工艺的变化,做到一机多用,另外还要做到操作方便、直观、可维护性好。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开发出的新设备,必先在自家企业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完善设备的性能,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记者:康平纳的成功被定义为“康平纳模式”,您觉得“康平纳模式”的精髓在哪里? 刘琳:康平纳在发展纺织机械时的基本思路是: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并坚持产学研合作的路子,工艺要求先进合理、稳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节能环保,避开国内同行竞争。 我认为,康平纳模式的精髓就是:企业自身既是用户又是制造商,注重自主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实现了完美结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