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企业动态>正文

银鹰股份产业转移西风劲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意义非凡。这一年是新疆纺织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关键之年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起步之年。新疆纺织行业克服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等诸多困难,积极采取吸引中东部纺织企业投资等多项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新疆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同比提高30%,创历史之最。上半年自治区第一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75万元下拨企业,支持了7个纺织项目的启动建设。在纺织企业纷纷向新疆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热潮中,山东银鹰股份有限公司格外引人注目,犹如一只雄鹰翱翔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是山东银鹰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沙湾县柳毛湾镇投资兴建的子公司。落户沙湾以来,银鹰公司先后建起3条棉浆粕生产线,产能达15万吨/年;上缴税金3亿多元,连年位列塔城地区第一名;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地方政府分忧;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繁荣当地经济。公司先后荣获塔城地区十强企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家优强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开发建设伊犁边陲等殊荣。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褚风刚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劳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据褚风刚介绍,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的柳毛湾镇,距县城56公里,从地理位置上讲是沙湾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过去,当地人用“风吹沙子跑,碱地长白毛,晴天路好走,下雨一团糟”来形容柳毛湾镇的面貌。经济严重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是昔日柳毛湾的“风景”。然而,今天的柳毛湾不仅是沙湾最富裕的乡镇,而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明星乡镇。2010年柳毛湾镇的国民生产总值达5.7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3.58亿元。全镇人口虽刚刚过万,却有1/3的农民在家门口成为产业工人。2010年全镇人均收入16000多元,年均增长15%。

  当地人将柳毛湾的沧桑巨变归功于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朴实的农牧民朋友告诉记者,正是银鹰工贸在当地的发展,使柳毛湾的农牧民告别了昔日面朝黄沙背朝天的传统生活,实现了脱贫致富,小镇也由此焕发了无限生机。

  褚风刚告诉记者,银鹰股份投资新疆沙湾建厂,一方面是落实公司发展东西部两大版块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则是为当地突出的政策及资源优势所吸引。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柳毛湾镇位于玛河南岸,东邻兵团农八师146团和147团,西接老沙湾镇,南连商户地乡。呼克公路横穿镇区,与沙柳公路交会。周围辐射600多万亩的棉区,为棉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中东部纺织企业产业转移的目的地。目前,仅有174平方公里的柳毛湾镇已吸引了36家企业落户,其中主要是棉纺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是著名的产棉区,交通非常便利,工厂设在这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当地政府对外来企业满腔热忱、全力支持,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2011年,在原料价格高位振荡运行、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需求放缓、订单减少和产品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行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一方面来自于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内地纺织产业持续向新疆转移,重点项目不断开工建设,自治区纺织产业逐步实现聚集发展,新疆纺织业正在实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自治区纺织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如是说。

  看中这块宝地的银鹰股份连续投资建成3条棉浆粕生产线,在大西北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的同时,使公司的棉浆产能达到23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棉浆粕生产企业。2010年,为在南疆建立根据地,银鹰股份收购了阿克苏恒泰纤维有限公司,重新注册为新疆银达纤维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改造,产能达到3万吨/年。公司棉浆产能扩大到26万吨,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最大棉浆生产企业的龙头霸主地位。在此基础上,银鹰股份对优势产能实施战略输出,对新疆银鹰工贸一条年产3万吨的普通棉浆粕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设计年生产特种棉浆粕5万吨,现已全面投入生产。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由此一举摘得三项桂冠:新疆第一家成功研制特种棉浆粕的企业,新疆第一家成功生产特种棉浆粕的企业,新疆第一家通过自己研制生产的棉浆粕而出口创汇的企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

  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果断放弃了在山东总公司所在地招收员工的计划,优先安排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效缓解了当地政府的压力,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100多人,其中柳毛湾镇在公司就业的有800余人,占全镇人口的7%。公司员工年人均收入2.5万余元,800余人共计2000余万元。

  张俊明是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三车间主任,负责一条棉浆粕生产线。几年前,他还是当地一名地道的普通农民。企业没有落户沙湾之前,他和他的父辈一样,过着夏耕冬闲的清贫生活。自从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开始在这里建设,他就报名来到了公司。通过努力,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中层骨干。现在他的月工资达到了4000余元,不但供两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读书,还在县城买了一套楼房。他说,像他这样在镇区或是县城买楼房的员工占到了公司员工的一半以上。张俊明深有感触地说:“企业一来,我的生活面貌改变了。原来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一年好,一年坏,没有保障。在企业工作,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企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改善了生活,和张俊明有着相同经历的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职工——朱东林夫妇,家住沙湾县柳毛湾镇葫芦峪村,每天早晨都是开着私家车到公司上班。他们夫妇一个月有6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企业的不断壮大,不仅吸引了普通群众,更吸引了不少当地农民子弟的大学生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更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在银鹰工贸公司质检中心工作的哈萨克族大学生霞依说,在这里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待遇都很好,工作很快乐。

  老沙湾镇的罗冬,2008年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后,在湖北打了一年工,2009年来到银鹰工贸公司工作,现已成为工程办公室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他和所有有志向的年轻人一样,在银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入驻柳毛湾镇以前,当地棉花产业只是把籽棉简单加工成皮棉,棉花加工厂生产的副产品棉短绒要运到外地出售。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以落户镇上后棉短绒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不仅延长了棉花产业链,而且拉动了市场需求。公司每年需要20万吨棉短绒作为原料,而沙湾县每年只能生产1万吨,距公司最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只能生产5万吨。这种供求关系使当地棉短绒价格大幅度上扬,棉花种植业和加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几年下来,公司带动疆内棉花种植面积1000万亩,棉花种植户20万户。其中带动企业所在地——沙湾县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棉花种植户16000户。另外,公司选址在柳毛湾镇以后,一些棉花加工业的人士了解到公司每年有大量的棉短绒需求时,紧紧抓住这一商机,在公司方圆两公里内建起了两个棉花加工厂,年可加工籽棉2万余吨。

  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二三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拉动。公司每年要收购棉短绒20万吨,需要煤炭10万吨,同时还需向外运输成品15万吨,改扩建项目工程,需运进大量的水泥、红砖、沙石料等建筑材料,年吞吐量约100万吨,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的运输行业。此外,当地建筑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相关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三产业空前繁荣,小城镇建设一日千里。

  自治区各级领导给予企业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银鹰工贸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连年荣膺地区纳税第一名,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沙湾县、塔城地区乃至自治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坚定了银鹰人投资新疆,建设新疆的信心和决心。山东银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在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银鹰股份将继续加大投资新疆力度,建设柳毛湾现代化工业园区,以优势棉浆产业为基点,实现企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银鹰要紧紧抓住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企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