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中国棉花质量现状探析

        

  “找不到符合我们产品需求的棉花”“很多棉花都卖不出去”……这厢是没有市场的棉花积压,那厢是整日苦寻优质棉花纺织企业。究其原因在于“棉纤维内在质量指标差”。棉花品质问题已经在严重影响着当前中国棉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棉花质量,树立“中国棉花”品牌,掌握市场话语权,正在成为业内的共识和努力方向。这不仅需要产业从终端研发育种开始,还包括生产种植、收购加工、仓储检验等环节的合力而为;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先认清我国棉花质量的现状,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成效。
  针对我国棉花质量现状和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中国棉花质量建设之探析”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产量提升无法弥补品质缺失
  如果要问,当前中国棉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提升棉花质量”必然位列之一。高质量皮棉缺乏、棉纤维内在质量指标差、异性纤维含量高……都是当前我国棉花质量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8-2014年,植棉面积从2008年的8631.15万亩下降到2014年的6328.6万亩,棉花产量从749万吨到616.13万吨,我国棉花单产提高了12%,新疆提高了6.9%。我国棉花种植单产的提高不仅增加了棉农收入,稳定了棉花市场,也基本满足了国内的纺织需求。
  然而,棉花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并没有提升棉花的内在品质。中国纤维检验局的数据显示:高等级棉花(品级1+2级,或者颜色级白棉11+21级棉花),在棉花市场放开前正常年景的比例是40.75%。但从2008-2012年度的数据来看,全国和新疆高等级棉花占比分别是13.01%、18.30%,比放开前正常年景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8.07%、55.09%;白棉11+21级棉花2014年比2013年全国下降了7.6%,新疆下降了20.66%。2008-2014棉花的平均长度全国下降了0.56mm,新疆下降了0.61mm;平均整齐度全国下降了0.08%,新疆下降了0.18%;平均马克隆值(A+B级)全国下降了12.63%,新疆下降了8.33%,平均断裂比强度全国下降了0.79cn/tex,新疆下降了0.82cn/tex;平均轧工质量(P1+P2)全国下降了2.62%,新疆下降了2.98%。
  纤维长度集中难以满足纺织需求
  在中国棉花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上,中国纤维检验局负责人指出,随着近年来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和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不断加强,棉花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有一些长期以来反映比较突出的棉花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棉花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其中棉花的异性纤维含量高和籽棉掺混等普遍性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目前以种植细绒棉为主,新疆有少量长绒棉。我国种植的细绒棉纤维长度大多集中在28mm左右,而进口棉的品种涵盖了粗绒棉、细绒棉和长绒棉,纤维长度覆盖23mm—38mm,马克隆值高的可达到7.0,可选性强。
  据了解,2014年,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产量将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70%以上,但大多数棉花的断裂比强度在28cN/tex以下,有的甚至在24cN/tex,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棉花的可纺性,无法满足我国纺织企业生产高档纺织品的需要。而澳棉、印度棉和部分美棉的断裂比强度都要在31cN/tex以上,西非棉的断裂比强度也都在28cN/tex以上。而生产60s以上的棉纱需要31mm以上长度的棉纤维,如果改用长绒棉会大幅增加成本,所以纺织企业只有选用长度1-7/32的澳棉或MCU5印度棉;为了降低成本,生产高档气流纺棉纱又不得不用长度23mm—26mm的进口棉,例如印度的V797。
  近年来,为了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棉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机采棉成为趋势。但新疆一些纺织企业表示,收购进来的机采棉,因为种植棉花连续大量使用地膜,废旧地膜被风刮到棉花植株上面,使加工后的皮棉中含有碎小废旧塑胶薄膜问题严重。那么对于一些要接收对染色性要求严格订单的棉纺厂,只有选择澳棉、美棉和巴西棉等进口棉。“三丝”已经成为中国棉花最大的质量问题。
  “我国种植棉花不仅品种单一,而棉花质量与国际棉花仍有差距,无法满足棉纺厂多个品种的需要。”溢达集团棉花采购经理赵丽一语中的,棉农要生产出符合纺纱厂需求的棉花,只有产销对路,才能实现与纺企的无缝对接。
  “三丝”问题成为质量不高“推手”
  我国棉花品质差和其种植、采摘方式不无关系。
  据新疆一些加工企业反映,目前,我国棉花种植还是以农村个体农户为基本的种植主体,棉农收摘棉花基本以人工收摘为主,收摘后的棉花一般在户外摊晒后储存在家里,然后根据市场行情择机集中销售。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棉农收摘棉花时不使用棉布袋,大多数还是使用塑料编织袋,农民的塑料编织袋一般都是反复使用的,磨破了的袋子有的缝补一下,有的干脆就继续使用,破碎的塑料编织袋落下的塑料绳很容易就混入到籽棉中。棉农在户外摊晒籽棉时,由于农村的环境条件所限,周围地上的家禽、家畜毛发等杂物很容易被风吹到棉花上。在人工摘拾、晾晒、整理棉花的过程中,棉农自身的头发更容易掉落混在棉花中。因此,棉农在交售籽棉前如果不能仔细地挑拣一遍,棉花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混有一些诸如塑料绳、头发、家禽家畜毛发等异性纤维,而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实现完全挑拣干净的难度很大。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卢怀玉表示,在目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全产业链都在过紧日子,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棉农考虑的首要问题,机采棉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但怎样既能做到提高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同时又不损害棉花的绒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提升棉花质量已经刻不容缓,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在产业上下游对生产优质棉花达成共识,在制种、种植、收购、加工、仓储、检验等环节普及提升棉花品质的理念,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共同建设,提升棉花品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文字推广
图片推广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