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消息称,2015年如果国内棉花价格不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增发除89.4万吨1%关税配额外其他形式的配额,这一消息打消了部分外商、贸易公司和棉纺织企业对滑准关税、加工贸易配额等补充性完善进口方式的念头。据海关统计,2012、2013、2014年外棉进口量分别为513万吨、415万吨、244万吨,2013、2014年分别同比下滑为19.1%、41.2%,其中美棉、印度棉、西非棉所占市场份额比例不同程度下滑,受配额、价格及纺企承受能力的影响,几家大型外商、国内贸易商对2015年外棉的进口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甚至认为2015年全年进口总量不会超过150万吨,而USDA、ICAC月度报告中的预测数据分别是152.4万吨、173.3万吨,较前几个月均有较大调整,笔者认为虽然近三年棉花进口量持续下滑,但外棉消费量占中国棉花消费总量的比例并没有太大变化,相对于国产棉、地产棉而言仍属“高大上”,那么2015年外棉进口市场可能呈现哪几种调整趋势呢?笔者归纳如下:
一、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方式或做调整,但5万锭以上、有进出口业绩的棉纺厂硬性指标不会变,因此89.4万吨全年足额消化问题不大。业内估算2014年结转下来的1%关税配额约30万吨(2月底前必须使用),所以2015年已知的配额总量约120万吨,那么,150万吨的预期是怎么来的呢?1、业内传言政府将对采购2014/15年度新疆棉的纺织企业按6:1或7:1或8:1的比例给予奖励和刺激,原有配额分配比例将被打破,这也是截止1月底配额政策迟迟无法出台的原因;2、不排除有关部门为平抑内外棉差价,扶持棉纺织企业和新疆棉销售而另外增发30万吨进口配额,同时消化掉180-240万吨新疆棉可谓“一举两得”,但目前仍没有明说法。
二、出现缴纳全额关税进口外棉的机率客观存在。印度棉CIF报价跌到60美分/磅及以下全额关税通关机率大,但从2014/15年度“籽棉最低收购保护价”和保护农民、稳定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的角度分析,印度国有棉花公司抛储的定价也不会很低。截止1月15日,美棉签约出口量已占其年度出口总量的87%以上,美棉可供出口和选择的棉花资源已所剩不多,中国买家要想订购到高等级美棉只能从外商或其它国家企业“口中夺食”,困难可想而知,因此ICE面临的下压或探底空间都已不大,从美棉签约的ICE盘面价格、现货价格来看,不存在缴纳全额关税进口的机会,而从近日中国上游、下游和贸易商的反馈来看,国内地产棉、新疆棉的市场售价已分别在13000元/吨、14000元/吨附近企稳,目前港口印度棉净重提货价也在14000元/吨附近,与新疆2128级“同台竞技”,但用棉企业、中间商则认为印度棉的定位应该是同地产棉较量,即短线S-6的CIF价格向60美分/磅靠拢(1月24-26日印度国内S-6轧花厂出厂价集中在63-64美分/磅),因此一旦CCI抛储引发2014/15年度印度棉新花报价大幅下调6-8美分/磅,在中国国储棉不再轮出的情况下,不排除中国买家缴纳40%关税采购印度棉的可能。
三、高等级机采棉仍是2014/15年度中国棉纺织企业、贸易商采购和操作的重点。在消费能力持续疲软下行,新疆棉销售端前移至内地,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棉、中高等级西非棉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要大幅高于美棉、澳棉及印度棉。据了解,国际市场上全机采棉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其中巴西棉的品质在机采中属于中下等,在“三丝”和杂质含量上的控制基本同新疆兵团机采棉不相上下,与澳棉和美棉相比在可纺性和品级上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国买家的认可度、认知性较前几年明显下降。
一些棉商反映,2-5月份外棉进口关注三点:其一、春节后中国政府对整个纺织行业的扶持力度是否加大,在退税、税收以及信用贷款、资金支持等诸多方面给予扶持,降低大量的技术工人下岗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其二、美元升值,人民币进入快速贬值通道,对进口外棉的影响逐渐增大,中国纺企采购美棉、印度棉、西非棉的成本上升;其三、在美棉、澳棉签约出口“一片红火”、印度棉产量、出口量持续调增、国内消费加快疲软的“内忧外困”情形下,美棉或将抓住印度棉价格和出口政策的失误,在中国将印度棉花、印度棉商排挤在市场外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