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棉花经营企业将面临深度“洗牌”

        

  新春时节,百业待兴。在与从事棉花收购、加工及纺织业的几位朋友聚会时,信息员了解到,由于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仍将下滑,加上新政待调,市场走势不明,棉区凸显过剩的收购加工企业、小油厂、小纺厂将面临深度“洗牌”——这将成2014棉花产业无可争议的1个事实。
  其实,主产区棉企大多数吃不饱或效益欠佳己维持几年时间,只是不少企业执着期待,力图有天赐良机的“拐点”出现。现在,“收储”将不再维持、棉花产销新政呼之欲出,扶持的重点当然是规模型骨干企业。诚然,国家早有整肃不规范小棉企的动意,而在棉花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似乎也就成其必然,比发多少红头文件更管用。盐城某参储企业老总坦言,连续两年的收储政策,更多的保障的是种棉农民和具备资质的收购加工企业,纵然所定价位与国际棉价有悬殊,但这同样是与-些国家依靠国力保护弱质产业的相关手段办法如出一辙。如果没有这两年的收储新政,如果没有在调控“粮棉猪”等这类大宗农产品流通价格上的空前力度和恰当措施,仍依两三年前农产品价格的“过山车”之颠,如今的农产品市场也许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棉企“洗牌”在今天这样的棉花产业背景之下是必然,数量上与面积上的严重不配套;质量上小企业与大国标的严重不相符;流通上的国际化与小私捣之间的严重不规范;社会责任承载上大企业与个体经营者的大相径离等等等等,都是这些“必然”的构成因素。棉企与种棉面积配套失和。棉企与种棉面积实际上应是1个产能相互配套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基本的发展及至配套融合。在九十年代到上世纪末,因棉花市场的逐步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纺织又向前猛跨一大步,主产棉区出现棉花面积有升有降,涉棉企业却只升不降。于是乎,提高门槛,实行收购加工企业资格准入、纺企“砸锭”等等控减棉企纺企重复过剩的措施-度狠且烈。
  据苏北某产棉大县的非官方调查,该地年植棉“市兴”时也就五十万亩左右,产棉百万担上下。而到鼎盛时这里却拥有超过百家的棉花收购站、80多个轧花厂及10余家纱锭在5万左右的规模纺织厂和整乡制的由成百上千的大小个体业主组织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加上大大小小的油坊油厂。粗略测算,该地十年出产的棉花纵然一瓣也不外流,都不够这些涉棉企业1年消用。而从2006年起,棉花市场疲态初显,尤其是产销质量明显下滑,进而导致整个产业出现下行趋势且愈演愈烈。也就是从那时起,主产区植棉面积开始逐年减少,本己明显过剩的涉棉企业虽同步删减一些,但远远没有达到“削肿”的数量,棉花销与产“大马拉小车”现象在主产区依然存在。企业常年吃不饱,形成资源、人力浪费,有的企业把人员、设备千里迢迢分运到销区开公司、办车间,而仍有不少企业食不裹腹,艰涉棉途。时至如今,“退出棉市”己成必然选择。技术与人为的质量隐患是小型棉企“出局”的重要因素。
  去年,重修的棉花检验标准是一部与全球棉花品质国际规范相互兼容的新型标准,它不仅仅在于增加颜色级的设置与实践要求,更主要的是这些国标的制定与调整完全体现在交储过程当中,这就给社会棉企定下2个杠杠,一是不具备一定条件你成不了参储企业、二是你即使是交储企业,产品质量过不了“公检”关,你也与那些意欲逐市的小棉企相差无几,只能是小打小闹微利经营的“范儿”。这一记,对棉花质量的保证与提升果真灵验。在2012-2013年度的棉花收购中,那些收棉花送给交储企业的小棉企,给再低的价也不收潮棉花,以次充好,掺假掺杂现象改观惊人。过去不问干湿纯度抢着收,现在是挑剔有别按质论价。棉企交验棉花必须有规范齐全的检验技术参数及包装贮运要求,短项缺项过不了公检。仅从打包机的型号上判定小棉企被洗牌出局还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前几年棉市浑沌所致的质量溃退多数是小型私营棉企兴风作浪的结果,这些唯利是图的棉市“泥鳅”给棉花产销形成的负面影响很多,在前些年的行业信息报告中,人们早有闻听。一些出自技术设备的粗制滥造和业主的财迷心窍,棉花自然品质的损毁,人为掺杂使假(纯棉中含有异性纤维)给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品牌信誉上造成的重创悉数可数。在社会发展将质量效益放在速度增率前面考量时,任何无视质量,践踏品质的经营企业经营终将淘汰出市。流通体制改革必将推进棉花经营的规模集约导向。试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其方向就是建立与国际棉花市场流通相适应的中国棉花流通体制。这一改革计划历经二十余年的实践,得失成败自有公论,但继续完善推进是改革的必需。改革是无止境的,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于我们这样1个大国而言,也许永远都将不断地改革发展下去,且不说棉花生产属于弱质产业,发展变化着的经济与社会形势就注定任何一项市场经济产物没有固定不变的产销格局。在前二十多年的棉花流通改革,我们无权评说它的顶层设计,而有目共睹的是棉花购销放开后百花齐放,色彩斑澜的棉花收购、加工与纺织业市场,这些新生产物取代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生产上分户种植,自愿售棉,面积产量市场和生产者调节;经营上众人争食棉花蛋糕,使过去县级才有的棉业公司变得铺天盖地,大大小小的收棉点、轧花厂、织布厂在主产棉区公里之内可见一二。
  在产业迅速扩充集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事物生与灭、兴与衰的不凡过程。近几年,尤其是收储新政实施后,棉企中没有资质规模,产品质量缺乏保障条件的纷纷退市,而在今年,随着全国性棉花种植面积再度减少,资源流量萎缩,产销环节对质量的要求趋于强化,主产棉区“边小微散”的棉企纺企将加快出局步伐,整个棉业经营领域出现深度洗牌已不可避免。在这样的走势面前,棉花产销流通都将朝着规模集约方向发展。即生产上向集中连片的区域化或农场化方向过渡,逐步使散户生产,老人小面积植棉的形式向能人巧手进行面积集聚或联耕联种,以科技兴棉的方式推进棉花生产的提质增效;收购加工上将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与棉花自然品质的释放,通过“全棉时代”、“温馨家居”、“柔绵舒适”等天然、健康的宜棉新生活理念的打造,将更多的优质棉资源通过规范的产销流通渠道向知名高端纺织、服装、家居乃至军工行业输送,从而建立和形成一个全新的符合国际流行的棉花产销新格局。虽这还是个愿景,但它更是必达目标,改革之本,付出努力,终能实现。而在实现这个愿景过程中,棉花经营体制的经营规范、质量标准执行力、参与市场大流通的规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今多元的棉花经营阵营中,达不到如此要求的当然要被洗牌出局。社会责任呼唤公平承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极大地激活棉花购销市场,收购、加工、小纺小织企业在主产区一如山花烂漫。在山东夏津,1条小街两侧,容纳着1家紧挨1家的涉棉企业,前店后厂式的棉花经营模式一度成为当地一道风景名闻遐迩。在多如牛毛的棉花经营大军中,总资源被分食,而由总资源派生出的社会税赋却远远没有当初实行计划经济时被分文不差地征收入库。
  江苏某市一棉麻公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全市数一的税利大户,号称全市经济“半壁江山”主体来自棉花产销的经济源泉。而放开棉花流通后,来自于棉花经营的财税收益锐减。这些财税资源的流失去向不言自明。除税源流失,多元状态下棉企的社会责任承载显失公平。江苏盐城某400型棉企老总就很佩服周边那些小棉企小纺企,因他们可以私下交易,无票经营,而他们的企业不仅接受各种各样的财经管束,且各类由企业担当的社会责任更是“1分不能少”。在主产区,有人戏言棉花经营效益是“种棉的抵不上收棉的(收购加工企业);收棉的抵不上贩棉的。其中原由非常简单,那些贩棉的私人或公司用不着纳税,纵然纳税也是“包税”或是起征点极低,至于依法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企业根椐经营情况依法纳税,相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占有一定市场比例的涉棉企因规模、管理、手续申办等,一般很少承担社会责任,这在行业竞争中显然有失公平,棉花产销体制改革必然会对此作出改进措施,否则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就无从谈起,棉花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率就徘徊于低水平状态,因此,作为1个改革的重点,实施之后将逐步改进这个矛盾,让广大棉企经营者在1个公平的起跑线上履行共同义务,实现竞争发展梦想。
  结语:涉棉企业面临洗牌重整是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无可避免但也非旦夕之功。“边小微亏”企业是先行出列的主要对象,其它企业若不正视现实,违规弃标经营,或许明天被清洗的就是你。改革漫长而复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被改革者同时也是选择者,在泱泱经济大潮中,物竞天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希望走出棉市的企业重振旗鼓,再谱新篇;更希望坚守棉市的企业更要珍惜拥有,市场如海,质量作舟,标准为帆,航向棉花产业永续发展的春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