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中国政策走向将主导全球棉市

        

  2013年,中国棉花收储规模空前,收储量达到纪录高位,稳定了国内市场,并托起全球棉价底部。期货市场上,由于政府严重控盘,投机资金撤离,产业投资者也无法进行套保,因此,郑棉期货价格全年多数时间的实际波动幅度不超过500点,成交也大幅萎缩。外盘受控没有国内严重,波动相对较大。  

  全球供需仍是供大于求

  从全球看,USDA等机构对2013/14年度的预测,仍是供大于求,全球库存达到几十年来高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连续几年大量收储。目前中国掌握了全球55%以上的棉花库存,在国内形成一个“堰塞湖”。接下来中国政府如何释放巨大库存将成为左右全球棉价走向的关键。

  从中国国内供需看,近两年连续小幅减产,但由于储备棉库存庞大,因此,减产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截至目前,储备棉花库存超过1100万吨。2012年9月,政府启动了第一轮抛储;2013年1月,启动了第二轮抛储,且持续到7月底;目前第三轮抛储启动。从政策动向看,未来几年政府会持续去库存,巨大的库存将长期压制棉价上方空间。  

  中国收储持续扩大库存

  2011年度,国家首次启动了“不限量”收储,2011年度收储337万吨,占当年国内棉花产量的40%以上;2012年度收储662万吨,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90%;截至目前,收储量已经达到436万吨,占2013年度预期产量的60%以上。

  截至目前,连续3个年度累计收储超过1500万吨,力度超出所有人预期,国内外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和托市决心深信不疑。从收储效果看,收储的确起到了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护棉农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收储导致内外价差巨大,纺企成本居高,竞争力下降,低端订单流失。不过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逼迫企业转型升级、压缩落后产能,符合国家大的战略目标。  

  2014年收储方向将变

  收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受到多方指责,长期来看这一政策难以持续。2013年以来,整个收储体系都遭到多方质疑,从官方声音和舆论环境看,对棉花直补的呼声非常高。2013年以来,从政府有关棉花政策的各种发言中,我们认为中国棉花政策的调控大方向逐渐改变:

  李克强总理在3月份与企业家的座谈会上要求有关部门仔细研究保护棉农和降低纺织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

  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在6月初的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表示,现行的棉花收储政策存在局限性,发改委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棉花市场调控机制,探索建立促进棉花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6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棉花收储政策有望做出调整,即针对棉农进行直补。近期即将召开的新疆棉花会议将进一步讨论该政策,新疆有望成为首个试点地区。

  2013年11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表示,2014/15年度,中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不再实行,方向基本定性了。但2014/15棉季新政目前仍在探讨,比如要实行棉农直补政策,是按亩产还是量产补贴,以及额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论。

  从中央的政策战略看,对于农业,国家仍然以稳定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投入,进行改革,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当然这是个长周期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能多种手段并用。

  从棉花这方面看,直补虽然是最终的目标,但不太可能从大量收储一下子过渡到直补,更大的可能性是在直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配套措施。未来两三年,棉花调控将由目前这种计划经济时代式调控逐步过渡到由市场决定。短周期上,2014年棉花政策的主题是缩小内外棉价差,并去库存。如果政府退出市场,让国内外棉价差收窄,有两个途径可以实现:放开进口(增发配额),让低价进口棉进入国内,实现内外价差缩小;通过抛储增加国内供应,降低国内棉价,实现内外价差缩小。

  12月,市场普遍传言国家会下调棉花滑准税配额进口税率,但财政部在12月16日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施滑准税,并调整了滑准税计税公式。调整后,按当前市场普遍报价,进口棉成本将比之前提高200~450元/吨。

  从这一点可以推断,由于储备棉库存庞大,国家未来将以去库存为主,而如果在去储备库存的同时增加进口,则目的难以达到。因此,通过上述第二点来缩小内外价差的可能性较大。  

  收储放量常态化

  截至2013年12月23日,2013年度收储累计成交444万吨,其中新疆累计成交326万吨,内地累计成交118万吨。上年同期收储总成交485万吨,疆内成交329万吨,内地成交156万吨。

  目前收储总量已经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中纤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新年度已经公检新棉560万吨。

  本年度收储启动以来,政府确实取消了不少远规企业的交储资格。但从实际成交看,10月下旬以来,收储进度明显加快,从起初落后上年进度到目前已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近日相关部门表示,将放宽对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的收储标准。此种情形会令内地收储量有明显提升。按目前的交储进度,收储总量突破500万吨没有问题。毫无疑问,收储放量在心理上对市场有很大提振。但收储量大同时也意味着,国家有更多资源可以投放。因此,在收储情况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关注抛储。

  新一轮抛储从2013年11月28日启动,到今年8月底结束,时间长、力度大。截至12月21日,储备棉投放累计上市总量40.2万吨,累计成交总量20.3万吨,成交比例50.37%。其中,国产棉累计上市35.4万吨,累计成交15.5万吨,成交比例43.82%;进口棉上市4.8万吨,累计成交4.7万吨,成交比例98.47%。

  从抛储初期的成交看:抛储投放量不大,日投放2万吨左右;抛储成交价稳定在18400元/吨上下,和现货价基本持平;抛售全为陈棉。

  在2014年3月底之前,国家为了防止“转圈棉”,抛储投放量较少,但是在3月底收储结束后,保护棉农的工作完成,将考虑纺织工业需求,预期会加大投放量,甚至降低抛储价。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