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3年度储备棉投放已结束,市场暂时告别由政策搭起的供应平台,大家纷纷算起年度末的平衡账。这1个月的调控空档期,市场资源状况将引导价格如何变动?新年度开始后纺企的原料从哪儿来?国家是否会像上个年度一样边收边抛?下一次储备棉投放何时开始?市场行情是否会延续上年度的平稳?稳在何处?……面对如此多的疑问,我们也来当回小会计,算算旧年末新年初的棉花“口粮”。
一、年度末资源供应较为充裕。
抛储的最后1个月,储备棉以单月121万吨的成交量,冲破很多人的预期,日均5.3万吨,是前6个月日均成交量的2.2倍。在一步步确认国家将于7月末停止本年度抛储无疑后,储备投放也迎来最后几日的疯狂成交。1-7月累计成交372万吨,这一总量可以提供给纺织厂1-8月月均约47万吨的棉花原料。另1项主要资源来自进口,1-6月累计进口214万吨,如果年度后两月平均维持25万吨的进口量,1-8月月均进口棉供应量在33万吨。两项资源相加为月均80万吨皮棉供应。如果把新旧年度交接的9月份摊入计算,月均储备棉供应量41万吨,进口棉供应量32万吨(9月进口仍按25万吨计算),两项资源合计月均73万吨,也足够纺企顺利过度到新年度。这是平均法计算,如果按照结余法,情况类似。按照月均纺织用棉65万吨,1-8月底累计用棉520万吨,1-8月储备棉加上进口棉资源供应合计636万吨(372+264),在不计算2012年任何结余的情况下,年度末供应量富余116万吨,即使后续没有进口,也可支撑约两个月的棉花用量。
由上述计算可知,理论上新旧年度接轨期市场资源总量比较充裕,本网日前正在进行的纺企调查也初步验证了这一点,大部分纺企感觉市场资源比较充足。但对一些中小型纺企来说,由于资金不足或者无竞买资格,原料库存仍偏低,市场可供资源也主要是港口外棉和大中纺织厂竞拍的储备棉,选择余地不大。此外,在资源供应结构方面仍存在不平衡,质量较好的中等级地产棉,高等级新疆棉和外棉等,供应仍偏紧。
二、储备库存仍居高位,加工贸易配额“保供缓压”。
粗略计算,此次抛储结束后,储备结余量仍超过700万吨,相对高位时的千万吨库存,已略有缓解,但面对近在眼前的新一轮收储,库容压力仍然巨大。但另一方面,由于新年度国家将按照新的棉花质量标准进行收储,交储方对收储细则的熟悉与掌握,对收购和加工质量及成交概率的把控,及成交价的进一步反馈及影响等等,都需要更长的磨合时间,因此新棉上市初期的成交速度可能低于上年度,库存增加的压力有望延后。
近日市场传闻国家将增发加工贸易配额,具体数量没有官方声明,坊间传言在20-80万吨之间说法不一。截至目前,可计算的2013年配额发放总量213万吨(89.4+372/3),3月和近日的加工贸易配额发放数量都相对模糊。此时发放加工贸易配额,意在为加工出口型纺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棉花原料。本年度以来,国家通过发放加工贸易配额、投放储备与增发滑准税配额,使用两种资源调控内外向型两类纺织生产的意图更明朗。
我们认为,国家此时增发加工贸易配额,对国内市场形成的供应压力较小,随着短期内市场流通资源趋紧,利于棉价的小幅回升,从而平衡新棉上市后市场资源的流向,避免收储面对过大的压力等。国家也将持续关注市场资源供应与棉价走势,在适合的时机可能再次进行抛储。经过上一轮抛储,进口棉资源也已成交大半,地产棉和新疆棉的成交率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市场资源的紧张程度,以及抛储价与市场的差价情况。
三、新年度棉价仍面临阻力,纺企原料来源格局将维稳。
基于上面的分析,年度末最后1个月,市场棉价将难逃“窠臼”;新年度,政策高价收储及市场资源逐渐趋紧,有助于市场价格小幅抬升,但仍要看内外棉差价情况及纺企的承受能力,全球新棉集中上市及高期末库存,将成为涨价最大的阻力,此外,当前经济形势下,9月份的纺织旺季也难有太多欣喜。在纺企的原料来源方面,除了将增加一部分上市新棉外,外棉仍将占据较大比例,储备棉持续减少,空出的份额新棉难以补全,还要等待下一轮抛储。国家负责增库存,纺企负责去库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