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需求好转昙花一现 棉花结或成棉花劫

                     

  每年的四月份正是棉花开播时节,自2011年2月中旬从3.3万元之巅坠落至今已低迷两年多的棉花,做多热情能在2013年重新绽放吗?

  这一切,都有赖于新年度棉花能否解开“经济下行—需求不振—纺纱服装企业遇困—收购加工商受压—棉农收益受损”的连环结。

  从记者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在经济放缓消费不振、成本上升压缩盈利、外需不稳影响出口等一系列因素“倒逼”下,棉花产业链步入更加“纠结”的困局里,“棉花结”不但短期难以解开,甚至可能成为一场行业的“棉花劫”。专业人士称,要破解这一困局尚需时间,作为应对之举,可以鼓励企业尽快走入“大企业”时代,减少产业链环节;同时也要完善“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结合,并在激发内需潜力上大做文章。

  “政策市”行情或延续

  自从国家操作介入棉花市场之后,棉花市场沦为政策市。在天气因素影响不大时,收储和放储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着棉市,甚至已显著改变了棉花市场的价格结构。观察人士认为,今年棉花市场将继续演绎“政策市”行情。

  在全球棉花需求较弱、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涉棉调控政策把中国市场上的棉价分成了三个层级。从低到高分别是:第一级为进口棉价,第二级为社会流通棉价,第三级为收储价。价差的存在促使棉花资源从低价区流向高价区。假如贸易是自由的,市场是有效的,则跨市场套利会把价格拉平到同一个水平。然而现状却是,在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有中国棉花强大的进口配额管理政策,在第二级与第三级之间有强大的收储政策。

  从收储政策看,国务院日前批准的《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显示,2013年度棉花继续敞开收储,临时收储价格维持不变,仍为20400元/吨。

  观察人士认为,在后收储时代,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对棉市的支撑因素将有所弱化。从2012/13年度来看,我国棉花市场的支撑动能莫过于收储政策。在市场整体氛围不佳的背景下,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极具吸引力。根据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651万吨,是2011年收储总量的两倍多。若按中国棉花信息网预计的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量747万吨计算,收储量已达总产量的87%左右;若依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最新报告测算的我国棉花产量762万吨计算,目前的入储量已经达到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量的85%。

  大规模收储过后,市场上可流通的棉花数量减少,棉纺企业用棉尤其是高等级棉明显紧缺,给棉花现货和期货价格带来支撑。值得关注的是,高等级棉流入国储,期货市场因棉花流入减少,棉花仓单变得较为有限,这成为期货市场做多的重要理由。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CF1301在交割月前月出现“软逼仓”行情的背后原因。

  在旧收储期已过、新收储期还未来临的数月里,进口配额管理与抛储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面对棉花终端需求未明显恢复、中国国储库存庞大的背景,抛储及进口配额政策俨然成为影响棉价的核心因素。

  年初为解决大规模收储导致的纺织企业用棉短缺问题,国家开始实施国储棉抛售的战略性政策,这也是有史以来我国首次将国家棉花收储与抛储政策同时进行。然而抛储政策实施初期,纺织企业并不买账,日成交率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随着抛售的棉花质量的提升,日成交量渐稳,但数量仍旧不大,基本维持在2万吨左右。

  根据统计,2012年9月份抛储开始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库成交135.4万吨棉花。第一批抛储政策已于3月底结束,第二批抛售仍将延续。国家发改委曾在1月份表示,到7月底,国家将以19000元/吨的抛储价格持续抛储450万吨棉花。尽管对于细节的市场传言版本较多,但只要抛储政策持续,随着出库量的增加以及收储托市影响因素的弱化,棉价更多地遭遇压力。

  对于棉花的滑准税配额,近期有纺织企业表示,已收到配额的通知。鉴于目前滑准税进口的棉花成本依旧比国内现货价低3000元/吨,因此,配额的发放对郑棉价格也构成一定压力。

  与此同时,进口配额使得进口棉向中国港口的转移在“量”上受到根本限制。居高不下的内外棉价差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价格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纺织企业的订单数量与库存策略,进而影响着中国棉花的需求。

  鉴于政策稳定棉花市场的目的,国家可能在4月份后加大抛储与滑准税配额的力度。未来数月内,国内棉价有望保持稳定,郑棉若无因仓单问题引致的软逼仓行情,棉花市场或将陷入政策主导的震荡行情之中。

  库存居高不下

  “现在八个库存全是满的,总库存量已经达到1.2万吨,有近一半的库存还是两年前的进口棉。”青岛保税区沃尔德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库存主管许尚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初以来,总出库量只有3000多吨,较之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出库上万吨的情况相差甚远。

  许尚勇称,按以往企业开工旺季来看,公司每天的出库量应该达到上百吨甚至上千吨。但目前公司每天的出库量只有几十吨。不少纺纱企业反映,今年企业开工率不足,纺织行情不乐观,随用随买即可。

  企业对进口棉需求的下降,导致大量的进口棉堆积港口。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港口未通关棉花库存量接近50万吨。已通关的库存虽不多,但销售进度一般。外棉入区量整体大于出区量,库存压力居高不下。尽管纺织企业已陆续拿到增发的滑准税配额或者加工贸易配额,但不少企业尚未启动采购。多数企业在等待国储进一步抛储细则,包括下一步抛储价格、高等级棉花和进口棉投放比例,企业以随用随购为主,有配额在手也不急于采购。

  “进口棉眼下是‘有价无市’。”青岛鼎信立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首席代表刘鹏表示,今年企业备货情况似乎有悖常理。按往年同期看,纺织企业在春节后需要备1-2个月的原材料库存,但今年企业几乎都是随用随买。除了纱线销售缓慢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进口棉花价格还会有所回落。企业预期,至少在上半年棉花期货价格将回落到20000元/吨左右,相应地现货价格也将有所回落。现在进口美棉均价为18600元/吨,印度棉均价为18800元/吨。他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进口棉花价格还有100元左右的回落空间。

  有分析师认为,若美国农业部植棉意向调查结果不出现较大降幅,将难以让国际棉价企稳回升。国际棉价有望续跌,这将拖累国内棉价。

  刘鹏称,考虑到经济在去年底出现回暖,预期今年企业用棉需求将增加,公司曾在年初上调了进口棉花价格。结果导致很多企业只询价不购货,成交量明显下滑。“企业之所以对价格变得敏感,主要是用棉需求减少,抛储和进口棉使当前棉花市场总体供大于求。”

  从中国棉花信息网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截至4月3日,国储棉累计上市总量为356.93万吨,但累计成交总量105.68万吨,成交比例仅为29.61%。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对棉花需求呈现明显分化,纺企对高等级棉花的需求量增大。青岛银夏贸易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国栋表示,从进口棉花看,企业对价格高、质量好的高等级棉需求量较大,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王国栋认为,这是因为在港口所剩棉花中印度棉库存最多,目前价格较低的在18500元/吨,较高报价在18900元/吨(依品质而定)。美棉和澳棉高等级棉花所剩不多,成交尚可。近期企业对质量较好的西非棉询价增多,但西非棉尚未大量到港。所以,高等级棉的需求呈现相对较旺的态势。“为保证市场供应,储备棉已向市场投放,收储结束后,预计会继续扩大投放量,来满足纺织企业需求。”

  终端消费难期待

  棉花库存高企让那些希望棉价回升的人不免失望,而终端服装出口下滑更是让这些人遭遇重重一击。

  应当承认,今年1-2月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表现不俗。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2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411.6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7%,高于全国出口增速8.3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60.9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50.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3%。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受经济复苏缓慢预期影响,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并不看好当前纺织行业的回暖。他们认为,前两个月的回暖恐怕只是“昙花一现”。今年纺织服装业可能比去年更惨淡。

  去年纺织服装业的惨淡可谓“惊魂”。根据wind统计,去年纺织服装板块内79只个股总市值加权平均跌幅高达15.25%,龙头个股几乎“魂断二级市场”。其中,梦洁家纺股价“腰斩”,美邦服饰、华润锦华、罗莱家纺、森马服饰、星期六年跌幅均超过40%。在预增幅度较大的部分个股中,富安娜、七匹狼、华芳纺织、江苏三友等个股跌幅也远超大盘。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纺织服装板块的涨幅仅有2.32%,排名依然倒数。

  “从年初开始,关于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和中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报道便不绝于耳。原以为,国内外经济都会加快复苏,订单和内销会出现好转,但情况并非如此。”浙江毫丰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贵抱怨说,一般情况下,国外订单都是提前半年下达,企业在3月份就应该接到8月份的单子。“但现在企业手中基本上还是年初时下的5月份订单,今年销售可能比去年还要差。”

  具有同感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海关2月份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39.6%的企业对未来2-3个月出口形势信心“不乐观”,24.7%的企业表示“乐观”。

  出口预期不乐观,内需也未必有起色。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0%,增速较2012年放缓1.1个百分点。服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3.0%,增速较2012年同期大幅下降6.8个百分点。

  3、4月份是品牌服装秋冬订货会时期,据了解,今年秋冬订货额增速普遍下降。某休闲服饰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不论春夏装订货额还是秋冬装订货额同比均有所下降,公司将适度调控期货生产和配发,预计加盟渠道一季度仍会有一定下滑。从直营渠道来看,零售市场的变化情况目前仍然不太明朗。

  终端消费不振,使得棉花产业链“一损俱损”困局再次上演。山东恒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耀中表示,全棉纱市场走货量偏低,纱厂基本上以量为主,提价难度很大。“纺企经营压力急剧上升。”

  破解困局需多管齐下

  棉花产业链面临的问题正变得日趋复杂:国家收储与抛储同时进行、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停产倒闭、成本“旧痛”与出口“新伤”并发。一环紧扣一环的棉花结不但眼下难以解开,甚至将演变为一场产业链各方的棉花“劫”。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奥奔妮集团董事长郑晨爱称,现在纺织服装业到了“倒逼”机制集中凸显的阶段,从棉花加工到纺纱再到服装生产,整个产业链正在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终将促使整个产业链进入“大企业”发展时代。

  他表示,这要求不具规模的、落后的纺织服装企业停产倒闭,只有更多的落后产能被淘汰,优势资源才能向大企业集中。其结果则是大企业可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棉市连环结将由多变少,由更多的大企业自行化解难题。

  浙江毫丰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贵认为,企业不可能实现整个产业链条中每个环节的生产。在此情况下,国家需要调控好原材料的价格,维持原材料价格稳定,避免大涨大跌。另外,破解产业链困局更需要打开内需市场。相关部门如何帮助外贸转内销的企业设立销售平台、打开销售渠道是企业所期盼的。内需市场大、国内消费潜力强是不争的事实。但企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打造出国内市场认可的品牌成为难上加难的事。从“第一夫人”服装概念股的表现看,打造自主品牌和文化内涵的纺织服装业能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认为,当前棉花产业链出现了四个“纠结”:一是储备棉高收低抛,国家负担较重;二是高库存的同时还要继续进口;三是纺织和植棉效益均下降;四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如何结合。

  周声涛强调,市场现存的一些问题是在实行收储政策之后出现的,不能由此否定收储政策的必要性。在棉价下跌时,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棉农植棉积极性必将受到影响,恢复起来难度较大。另外,中国作为棉花产销大国,要有国际话语权,棉花生产需要依靠该政策保持稳定,否则会重走大豆之路。同时,农民人均耕地有限,从增加收入角度考虑,也应该有保护价格。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在3月中旬就全国范围棉花种植意向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为7264.4万亩,同比减少218.7万亩,降幅为2.9%。其中黄河流域同比降9.3%,长江中下游棉区同比降5.4%,西北内陆地区同比增2.3%。

  一家大型纺企负责人则建议,新疆作为全球少有的几个适宜优质棉花种植的区域,所产棉花成本低、质量好,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引导新疆发展这一优势产业,强化新疆作为棉花供应区的战略性地位,保证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供应量。一方面降低企业用棉成本、增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国际话语权。

  寻找棉市的春天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郑棉甚至在春天还没来到的去年腊月就给市场带来春意。从2月初的18875元/吨起,两个月内上涨至20575元/吨的高点,郑棉便一直维持在相对高位震荡的态势。

  有分析认为,此次上涨是受经济复苏预期的带动;也有分析认为,此次上涨是市场对仓单不足的炒作。不论原因为何,此轮上涨不仅让市场提前嗅到了棉市春天的来临,同时加重了市场对今年棉市复苏的预期。棉花产业链上似乎正洋溢着复苏与希望。

  然而,当记者带着棉市复苏的希望从北京南下山东浙江,在棉花种植和纱纺企业集中的地方却感受到了阵阵寒意。3月28日,记者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再度来到德州,距火车站20公里的一家纺织厂如今大门紧锁、杂草丛生。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去年春天,老板就把纺织机械全部卖光了,此后就没怎么来过。厂子招租快一年了也无人问津。

  上次偶遇老板,他在谈及卖机械的原因时感慨道,自己在纺纱行业打拼15年,厂子从十几人发展到近百人。但由于纺织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最近两年来,大量纺纱企业扎堆涌入,加剧了企业竞争。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棉花价格大起大落,蚕食了企业利润,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外需的减少,下游需求的下降,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盈利空间日益萎缩。“最近几年,中游纺纱企业度日艰难——既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遏制,又受下游终端需求的掌控,一不小心就被‘憋死’,而自己正属于此类型。”

  离开德州,记者又来到被誉为“服装之城”的温州瑞安。阳春三月的温州同样寒气逼人。走在飘着毛毛细雨的瑞安莘塍工业园区里,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不是说欧洲经济已经复苏了吗?今年怎么就要两个柜,去年底不是还打算要五个柜吗?”还没走到浙江豪丰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办公室的门口,连珠炮般的几句话就灌入记者耳中。

  依然是不解和抱怨。公司董事长李明贵说,从年初开始就看到美欧和中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报道,但企业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年前提前20多天就放假,年后过了十五才开工,工人都到不齐。看到他们懒懒散散、不紧不慢地做着工,再想想订单下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经营压力,感觉企业像是失去了生命力。

  从北到南,似乎并未看到市场预期的棉市产业链复苏的到来。转眼已入4月,新年度棉花已陆续开播。棉市产业链能否借此踏春而来?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显然更多的是一种奢望。不过,温州商会会长郑晨爱认为,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原材料生产布局,保持原材料价格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需要企业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行业的转型升级,走出扎堆低端的泥潭。

  虽然春寒料峭,但春天终归是要来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