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内外价差缩小 关注收储政策

                     ——2013年第二季度棉花投资策略报告

  一、行情回顾
  2013年一季度,美棉保持强势,持续创出新高,3月中旬一度接近94美分,外盘走强对内盘有所提振;郑棉1月份初启动上涨,1月底突破收储价,最高涨至20500元/吨上方,但随着价格超过收储价,上行压力较大,在多头大量集中平仓下,价格迅速大幅回落;2月中下旬,期价数次下探19650一线,未有效下破,随后在此位置再次展开反弹,3月中旬短暂突破前高后再次出现多头集中平仓导致期价高位回落的局面。
  一季度反弹一是宏观经济企稳复苏,金融市场整体的乐观情绪升温,对郑棉也有提振;二是中国大量收储后,导致国内库存高企,但国际棉花资源减少,纺织用棉国积极采购美棉,推动外盘上涨,进而提振国内;三是抛储公告出台,但配额暂缓发放,政策方面的利空程度弱于预期,加之传言甚久,政策正式公布后短期内利空出尽;四是期新棉仓单较少,市场对逼仓预期较强;五从技术角度看,郑棉在19000-20000区间震荡8个多月,屡次下探未有效突破,做空动能有一定消耗。
  整体上,一季度郑棉走势反弹,冲高遇阻,回撤幅度较大,当前维持震荡,区间进一步收窄,表现为上有支撑、下有压力,震荡底部抬高。由于缺少趋势行情,短线在投机资金炒作下波动有所加大。


  二、外棉报价持续上涨,内外价差明显缩小
  由于内外价差巨大,地产棉现货清淡,棉企将交储作为主要销售途径,积极收购,现货商交储进度远快于上年同期,市场可用低价棉资源减少,现货价格持稳;但纺企青睐使用储备棉和外棉,因此,现货成交仍然清淡。此外,由于收储不包括长绒棉,本年度长绒棉种植面积下降,加工厂也不愿意收购长绒棉,其收购价一度低于细绒棉。大量收储后,随着高等级现货资源趋紧,市场对长绒棉需求提升,推动长绒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进口棉方面,由于ICE持续上涨,进口棉港口报价上调,达到90-105美分左右;而国内棉花价格保持稳定,内外棉价差明显缩小,贸易商的利润空间压缩,订货谨慎。目前多数棉花使用40%通关后价格已经高于国内地产棉价格,缺乏优势。中等级外棉折进口棉港口提货价较国内棉价(1%关税下)已从去年的近6000元/吨缩小至4000元/吨以内;滑准税下的内外价差在至4000元/吨左右。
  年初发放了89.4万吨关税配额后,没有增发配额消息;由于配额紧缺,加之外棉价格上涨导致全关税通关不划算,因此,港口外棉积压,保税区仓储压力加大。据统计,截至3月份港口未通关的棉花达到70万吨左右。3月份纺织企业陆续收到发放配额的通知,一部分是加工贸易配额,一部分是与抛储搭售的配额。
  由于国家正在抛储,希望轮出储备腾出部分库容,因此,截至目前,今年配额发放数量少于去年同期。

 


  三、供应
  (一)抛储7月底结束,陈棉已抛完
  2013年1月7日-12日,国家相继出台三个公告,表示将于2013年1月14日起向市场投放部分国家储备棉。
  1.价格。此次抛储价由2012年9月的18500元/吨提高至2013年的19000元/吨,抛储资源不但有2011年度的国产棉,还包含2011年之前的进口棉和2008年的国产棉以及2012年度收储的国产新棉。
  2.检验。2011年及之前的国储棉要重新进行质量抽检,重量不重新检验,且进口棉和2008年的国产棉按净重结算。陈棉重新检验时出现降级,企业实际接拍的价格低于19000元/吨。
  3.数量。相关部门18日发布公告称,棉花储备充足,近期已安排出库检验数量超过300万吨,希望参与企业理性竞价。
  3月4日,发改委经贸司在当日发布的月报中称,本轮抛储持续到7月底,抛储总量450万吨。
  成交情况:截止3月22日,计划抛储总量300.7万吨,总成交87.8万吨,成交比例29.18%。其中国产棉成交76.5万吨,进口棉成交11.3万吨。平均每日成交2.25万吨,期间最高成交价20330元/吨,最低成交价16840元/吨。
  2011年以前的国产和进口陈棉出库重新公检,质量遭降级,且以净重结算,因此实际接拍价格降低,企业积极竞拍;随着这部分陈棉抛售完毕,目前抛储资源以2011/12年度棉花为主,但由于以公重结算,存在亏重问题,实际接拍成本抬高。纺企热情一度下降;不过随着节后开工率上升,企业有补库需求,也担心如果申请竞拍额度没有用完会影响以后的申请。因此,近日竞拍热情有所恢复。按日均2.25万吨的成交计算,一个月的抛储总量在50万吨左右,数量较大,对国内现货和外盘均有抑制。


  (二)收储量庞大
  在政府不限量收储的支持下,现货商全力交储,截止3月22日参与公检的棉花93%已交储。


  截至2013年3月22日,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664.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64.8万吨,其中新疆累计成交254.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89.4万吨,内地累计成交21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82.7万吨;骨干企业共累计成交172.7万吨。
  (三)仓单分析
  一季度,郑棉仓单数量持续减少,截止3月22日,郑棉期货仓单数量为111张,折4440吨,较12月底减少15880吨。从仓单结构看,新疆棉仓单有37张,占仓单总量的33.3%,较上月提升5.5个百分点,其余均为地产棉。从棉花等级看,3级及以上的棉花仓单58张,占仓单总量的52.3%,较上月个提升20.6个百分点,其余为四级棉。
  大量收储后,市场上可用于期货交割的棉花资源有限,加之抛储公告中明确表示储备棉不可用于期货、撮合交割,因此期货撮合市场上新棉仓单不足,由此一度引发投资者较强的逼仓预期,且期货、撮合两个市场上均在有这种预期。但目前期货05合约的持仓仅1.7万手,逐日递减,预期到4月份持仓会很低,多空意义已经不大。
  截至3月22日,期货市场新棉仓单及有效预报共91张(3640吨),较12月底减少3200吨;其中新棉仓单仅2440吨。


  (四)国内棉花进口
  2013年1月进口棉花45.8万吨,是历史上1月份进口最多;2月份我国进口棉花37.9万吨,环比减少17.2%,同比减少38.5%。
  今年1-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花83.6万吨,同比减少11.3%。2012/13年度(2012年9月-2013年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20.7万吨,同比减少15.6%。此外,2012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达到513.7万吨,同比增加52.7%。
  1月份进口量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一是89.4万吨的关税内配额如期下发,二是采用全关税方式通关仍有利润空间。据统计,1月份到港报关数据中,约50%的棉花以关税内配额报关,约40%棉花以全额关税方式报关。


  1、2月印度棉进口量分别达到17.3万吨和18.4万吨,达到本年度单月最高水平,占当月进口总量的37.7%和48.5%。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美棉出口周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美国净出售2012/13年度美256.4万吨,已装运170万吨;已签约出售2013/14年度棉花25.4万吨、2014/15年度棉花0.3万吨。
  其中,中国净签约本年度美棉100.4万吨,占美棉总出口量的39.2%;已装运74.8万吨,占美棉总装运量的44%。


  截至3月14日,中国进口美国陆地棉数量同比减少31.2%,但美棉出口总量仅减少3.5%,这主要由于其他纺织国用棉需求明显提升,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连续两年大量收储后,导致国内库存高企,但国际资源整体减少;另一方面是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纺织业整体有所改善。


  2月下旬至3月下旬,中国装运美棉数量约16万吨,保持稳定升趋势,预期3月份中国进口外棉数量在35-40万吨。预计2012/2013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为280万吨,与上月持平。


  四、预期美棉面积下滑
  据美国国家棉花总会(NCC)发布的美棉种植意向报告,2013/14年度美棉种植面积预期为901.5万英亩,较本年度减少26.8%。其中陆地棉面积预期为881.2万英亩,同比减少27%;预期皮马棉面积20.3万英亩,同比减少15%。
  NCC副会长盖里·阿达姆斯指出,目前预计的只是意向面积,实际面积还要看后期的天气情况,特别是西南棉区的情况。棉花价格不如其他作物有竞争优势,是造成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USDA)预期,2013/14年度美国陆地棉种植面积预期980万英亩,较2012/13年度减少19%。预计总产为304.8万吨,较本年度减少17.7%。该面积预测高于NCC的意向调查。3月28日,美国农业部将公布下年度植棉面积预测。
  整体上,两家机构都预期下年度美棉面积会减少,但是具体的减少幅度有待进一步关注。


  五、消费
  (一)纺织中下游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国内纺织企业整体表现为:棉价上涨带动纱价稳中偏涨,纱线市场因夏季衬衣面料与高档家纺用纱订单增加,使得纱线市场中高支纱需求旺盛;同时高等级棉花(含长绒棉)价格上涨,受原料成本与需求支撑,中高支纱线价格看涨。由于印度、巴基斯坦棉棉纱进口量大幅增加,冲击低端棉纱市场,市场份额遭到挤占。
  春节后纺纱、布报价上调,高配精梳棉纱的调涨幅度在1000-1500元/吨,而低支纱和普梳纱的涨幅普遍在300-400元/吨;棉坯上涨幅度在0.10-0.20元/米。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出席活动并表示,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比较艰难,预期2013年纺织行业发展情况会好于去年,而且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但要注意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尤其是棉花差价、成本上升等问题。


  从纺织企业进口棉纱的数量变化看,2013年1月份,中国进口棉纱18.2万吨,继续创历史新高;2月进口棉纱10.2万吨,环比减少43.8%,同比减少17.1%,这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以农历比,同比仍是增长。
  2012年2月份以来,单月棉纱进口量都保持在10万吨以上,全年进口棉纱累计达到152.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68.9%。由于国内棉价长期居于高位,大量进口棉纱对纺织用棉产生替代。


  (二)纺织企业原料消费结构
  从棉纺用原料走势看,一季度国内棉价稳定,化纤价格先上涨,后回落,涤纶价格后期跌幅较大。整体上,一季度棉花和化纤价差较12月底收窄。截止3月22日,棉价与涤纶短纤价差在9000元左右,较12月底缩小了约900元/吨;棉粘价差在4980元左右,缩小了500元/吨左右。目前抛储持续,且价格较低,若化纤价格不稳,而棉价保持稳定,预计企业用棉量会增加。


  (三)纺织出口改善
  从纺织服装出口情况看,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外需改善,1、2月份的纺织出口数据有明显改善,超出市场普遍预期。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46.91亿美元,环比增长2.45%,同比增长10.69%,为连续第三个月出现环比增长。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9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9%;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55.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05%。1月出口大幅增长也与春节错位有关。
  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约164.76亿美元,同比增加69.65%,增幅较上月扩大54.91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3.3%。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8.88亿美元,同比增加38.08%,环比减少35.9%,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5.88亿美元,同比增加94.4%,环比减少31.73%。
  2013年1-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11.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37亿美元。同比增加31.82%,增幅较去年同期扩大34.41个百分点。
  目前看,纺织出口转暖趋势基本确立,但持续性有待关注,复苏节奏仍需确认。


  预计2012/2013 年度国内用棉消费预期在840 万吨,较上月持平。
  (五)供需平衡表


  六、宏观分析
  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减弱,中国2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50.4,为四个月低位;3月份PMI初值为51.7,较2月份有所提升,为连续第5个月维持扩张。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1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与历史同期环比平均下降0.3个百分点一致,历史上3月PMI平均环比反弹约3.1%。PMI数据均表明中国制造业扩张活动放缓,但连续数月保持在50荣枯分水岭以上,表明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未变。此外,2月份的数据一定程度上该数据也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


  七、总结及操作建议
  本来抛储持续到7月底,总量450万吨,按目前成交看,预期最终不会抛出450万吨,而抛储数量不足会使下年度收储在库容方面面临压力;如果政府为了腾库而抛出更多棉花,或推迟发放配额的时间。
  3月份本年度收储将结束,目前下年度收储成焦点,预期2013/14年度的收储价最低为20400元/吨,与本年度持平;但是否继续不限量收储以及相关细则有待进一步关注。
  美棉因外围需求好转,一季度累计涨幅较大,目前高位回调;但国内库存庞大,压力大于外盘,如果下年度中国继续不限量收储,对外盘仍有提振。
  综合以上几点,在政策不明及需求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郑棉期货难有趋势行情,整体仍维持区间震荡,大区间在19000-21000,小区间19500-20500,考虑到期货撮合新棉仓单均不足,投机资金会借机短线炒作;目前的走势不宜套利和套保,操作上以短线为主。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