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棉花年度过半,大量棉花流入国家储备,国内新花现货资源减少,电子盘上仓单维持低位,外棉报价上涨,与国棉优势正在缩小,市场上可供纺织厂采购的棉花资源寥寥。后期市场可供采购的资源集中在正在进行了2013年储备棉投放上,在当前的环境下,纺织企业形成背靠国储棉,看向进口棉的格局。
一、现货可供资源寥寥且不平衡
2012年度开年以来,国内棉花现货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政策调控价格20400元/吨,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启动收储预案政策。自2012年9月10日收储工作启动以来,截止2013年2月27日储备棉累计成交621万吨,其中新疆成交398万吨,内地成交223万吨。据本网最新生产调查显示,预计2012年度产量722万吨,其中新疆产量410万吨,内地产量312万吨,如此计算目前收储量已经占到产量的86%。另一组数据显示,截止27日本年度累计公检棉花686万吨,其中新疆公检441万吨,内地检验245万吨,产量预计不变的情况下,公检量已经占到产量的95%。截止2月底2012年度已经过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大量棉花流入国储或是准备流入国储,现货可供资源寥寥。
3月31日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工作将结束,算下来还有22个工作日。而目前现货上可供棉花企业收购加工交储的资源并不多,近期新疆地区日交储量已经出现下降趋势。算一笔账,如果这22个工作日按照每天1万吨左右的成交量计算,收储结束后累计收储量可能在650万吨左右,再算上大单计划收储的量,650万吨的国储量轻松可破,预计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储资源占到当年产量的九成。
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月底全国棉花检验平均品级3.17级,其中1-3级占比达到66%,5级棉花占比仅为1%。由于现货价格与交储价格倒挂,高等级棉花基本全部流入国家储备,现货上可供采购的高等级资源不多,即使有高等级资源,其价格也使得纺织厂闻声嗟叹。现货市场上出现了可采购资源与需求比匹配的问题。
二、储备棉投放仅限于纺企自用流通领域仍未现
9月份新旧年度交替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实施储备棉投放,截止9月29日,2012年储备棉投放共成交49万吨。储备棉投放缓解了纺企的用棉需求,但是这一数量低于纺织企业一个月的用棉量。对纺织厂而言竞拍最大数量也只限定于纺织厂一个月的消费量。
2013年初,由于大量新花流入储备,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决定向市场投放储备棉。储备棉竞拍于1月14日启动,截止2月27日已进行23个工作日,累计竞拍成交56万吨。储备棉投放缓解纺织企业用棉需求,但我们发现在一个月的竞拍时间里,实际成交数量低于纺织企业一个月的用棉量。反映出纺织厂采购方式依旧是随买随用,并未出现大量补库行为;其次投放资源的种类与价格也是纺织企业所关注的。从储备棉投放的资源来看,本次抛储力求资源匹配丰富,进口棉、国产棉均有,国产棉中2008年度、2011年度的地产棉和新疆棉均有涉猎。从竞拍结果上看,纺织企业对于新疆棉青睐有加,尤其是2008年度净重结算的新疆棉。从已成交的储备棉价格来看,整体价格区间在19000-19400元/吨,平均品级4级,长度28mm,这一价格低于同等级别国内现货价格,但高于外棉价格。综上所述纺织企业采购依赖储备趋向进口棉。
本年度以来国家两次轮出储备。由于收储、抛储同时进行,为了防止转圈棉的发生,国家规定参与储备棉竞拍的必须是纺织企业,而且是其用棉量的1(2012年度抛储)-2(2013年度抛储)个月。抛储解决了部分纺织企业的用棉情况,但是在流通领域里任然没有得到缓解。一些小型纺织企业,尤其是5万锭以下(含5万锭)的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参加到竞拍中,他们只能在现货上采购,而可选资源不足给他们采购带来困难。正值年初,企业在年底刚刚归还了银行贷款,故而手中流动资金量减少,资金不足使得企业在采购上捉襟见肘
三、棉价上涨及配额政策不明朗 后市外棉进口量成谜
本年度以来,我国棉花进口已经接近二百万吨,按照前几个月的进度,本年度总进口量预计至少在三百万吨,但从当前情况看,后市进口成谜。即使外棉价格相比国内棉花仍有优势,但是目前外棉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在如期发放了89.4万吨关税内配额外,增发更多的配额一直没有消息,一些贸易商和纺织厂正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下单订货。年度以来,有不少企业通过40%全额关税采购棉花,那时外棉价格在80-85美分/磅左右,比较有优势,现在外棉报价上涨,40%全额通关优势减弱,企业想通过这一渠道采购外棉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进口棉资源上来看,外棉价格上涨和缺乏足够的进口配额情况下,后市能进口多少资源难以判断。
四、仓单资源量低位徘徊
新年度以来,新棉几乎都被国家收入国库,可交割期货的新棉仓单稀少,截止2月27日,郑棉仓单数量仅有303张(含有效预报)。之前郑棉CF1301合约临近交割时就经历逼仓现象,目前看来CF1305合约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逼仓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