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储备棉受困库存压力 抛储成交率仍面临挑战

        

  中国储备棉启动年内第二次抛售活动,18000元每吨的标准棉竞拍底价,及不再“配送”滑准税棉花进口配额指标,与大智慧通讯社早前报道一致。

  消息人士称,此次储备棉抛储活动如成交率不理想,储备棉价格仍有下调可能,这将进一步压低国际棉价,拉大国内外棉价差,打击国内棉纺织业盈利能力。

  储备棉受困库存压力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11月27日发布国家储备棉出库销售公告,计划自2013年11月28日起至2014年8月31日止,以18000元每吨标准棉竞拍底价抛售储备棉。

  11月28日,储备棉投放首日折328级成交价为18218.66元每吨。而受首日进口棉投放比例较高影响,当日成交率高达50.55%。

  此次储备棉投放时间跨度较长,及年内连续两次启动储备棉投放活动,力度超往年。显示国家棉花库存压力较大。

  库存层面,2013/2014季新棉,由于设定的收储价远高于全球及国内棉花市场价,截止到28日国家累计收储量达到2921400吨。

  业内人士分析,2013/2014年新棉大幅度流入国库基本无悬念,将延续2012/2013季新棉大幅流入国库趋势,储备棉库存压力持续增大。

  2012/2013季新棉,国家收储651万吨,占当季新棉近9成比例。

  新棉高比例流入国库,主要受中国棉花零时收储政策,相关部门对全球棉花市场判断偏差,及国内棉花产业信息较混乱,低估当年棉花产量影响。

  知情人士说,2011/2012季国内新棉,国家首次启动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了310多万吨棉花,相关部门认为,棉花流通量的减少,将保证2012年棉花价格不会下跌。事与愿违,全球棉花价格继续弱势,导致2012/2013季新棉大幅进入国库。

  而对2012/2013季国内新棉的产量判断偏差,从最初预计的690多万吨产量,到最终上调至740万吨左右产量,则直接导致当季国家新棉收储量达到651万吨。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说,2012/2013季新棉的大量流入国库,使得国家不得不借用粮库装棉花。

  由于2013年全球棉花市场基本面未根本性逆转,延续了2012年棉花市场态势,加之中国继续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2013/2014年新棉高比例流入国库,已成行业共识。

  二次抛储成交率仍面临挑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从年初国家棉花库存情况看,中国当时有1100万吨左右棉花库存,构成为2012/2013季新棉651万吨,2011/2012季新棉310多万吨,以及100万吨进口棉库存。

  考虑到2013年1月14日-20137月31日,中国年内首次启动储备棉抛储活动,共成交3715956吨。以及2013/2014季新棉,截至28日国家已收储2921400吨。目前,储备棉库存在1000万吨左右。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表示,包括仓储成本、棉花存放导致品质降级损失、支付贷款利息等,国家每吨库存棉花每年需承担2000元维持成本。

  按目前储备棉1000万吨左右库存计算,仅维持成本,中国储备棉年潜在损失200亿元左右。储备棉清库存、抛储的压力较大。

  此次,国家年内启动的第二次抛储活动,设定的竞拍底价为18000元每吨(标准级),低于年内首次抛储的19000元每吨左右价格(标准级),也显示了储备棉的库存压力。

  但由于此次抛储活动,不再实行购买3吨储备棉“配送”1吨进口棉配额指标,对于国内纺织企业而言,此次购买储备棉的成本与年初储备棉首次投放的购买成本基本持平。

  储备棉年内第二次投放的成交率依然面临挑战。2013年,储备棉首次投放的总体成交率为24.68%。

  纺织业承压

  鉴于目前储备棉庞大的库存,及2013/2014季新棉仍源源不断流入国库,国际棉花价格未来将因中国储备棉的去库存活动承压。

  由于国内棉价受国家收储、抛储供需两端政策影响,长期维持一条“直线”走势。在现有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下,受中国储备棉去库存影响最大的为国际棉价。

  消息人士称,此次,中国储备棉启动年内第二次抛储活动,如成交率不理想,储备棉价格仍有下调可能。将进一步压低国际棉价。

  目前,中国储备棉投放政策及传言已影响国际棉价。CotLookA指数11月价格持续下跌,较8月高点跌幅过10%。

  而国际棉价的下跌,导致国内外棉价差再次突破5000元每吨,大幅领先2个月前4000元每吨左右低点。已对国内棉纺织业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由于缺乏进口棉采购渠道,中国棉纺织企业只能选择价格昂贵的国内棉花,国际棉价的下降将导致海外竞争对手采购成本下降,提升其竞争力,并扩大海外棉纱进口量。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