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内外大价差将长期存在
9月以前旧棉花不被收储保护,9月新棉花上市较少,交割也以旧棉花为主,国内棉价近弱远强。同时,因政策对内外棉流通的干预,棉市内外大价差仍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5月10日,USDA对2012/201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形势做出了首份预测。报告显示,新年度全球供应依然过剩,期末库存同比上升10%。报告一出,ICE棉花期货价格随即下跌,隔天郑棉也深幅低开一路下挫,主力9月合约跌破20000元/吨的关口,并封于4%跌停板,棉价指数的年度新低乍现。 滑准税进口配额令棉市雪上加霜 如果说USDA报告是此次棉价暴跌的导火线,那么此前避险情绪导致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整体下跌以及中国发放棉花进口配额则是棉价弱势的前奏曲。美国经济持续复苏降低了QE3推出的可能,加之欧债问题重新升温,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连续8天,美元指数上涨1.0%,CRB指数下跌9.5%。国内部分企业反映,已陆续接到滑准税进口配额的通知,这对缺乏价格优势且需求疲弱的国内棉市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4月份棉纺织企业用进口棉比重持续第8个月保持在50%以上,去年9月份仅为26.95%。 供需结构是决定价格的核心因素 新旧年度,棉花市场供过于求是不争的事实。因产量剧增、消费萎缩,本年度库存消费比大幅上升,而巨量的期初库存也使得新年度库存消费比继续上升至历史极值。USDA预测本年度库存消费比上升18.8个百分比,到62.8%,而新年度达67.1%。ICAC则预测本年度上升18.9个百分比,到56.4%,来年达59.4%。从库存周期看,当前仍处在缓慢去库存周期中,生产消费能力不足。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商业库存总量为242万吨(包括外棉和进入流通环节的棉花,不包括国储棉),较3月份减少45万吨,企业库存皮棉出货缓慢,利润偏低,中小库存占市场主体。消费方面,5月初刚结束的11届广交会成交360.3亿美元,比上届下降4.8%。由此来看,棉价也将较长时间内处在压制下。 值得关注的是,5月3日山东魏桥大幅上调棉纱价格,受此影响,各纺织企业陆续抬高报价300–500元/吨不等。截至目前,江浙粤闽等地区的纺织品报价依然坚挺。成本高企而产品低价导致纺织厂利润偏低,这也是纺织厂开工率不高的一个原因。抬价对生产的刺激开始启动,去库存化的速度或将加快。从企业调查情况来看,纺企寻求低成本,印巴等低价棉纱进口增量,且以低支纱居多,国内低品质纱销路不畅,高品质纱尚可,可以预见,纺织格局或将逐步走向品质化生产,这也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8日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不谋而合。 政策影响价格预期 收储政策无疑是新旧年度棉价的最强支撑,货币政策的调整导向也对市场信心形成一定程度利好。发改委制定2012/2013年度棉花的无限量收储预案,从2012年9月起,棉花收储价20400元/吨起效,政策托市的导向不变。当前郑棉正处在政策性底部,新年度合约价格在20400元/吨附近必然会有所反复。5月12日晚,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自去年11月打开存款准备金率下行通道后连续第三次下调,主要目的在于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避免信贷收缩影响实体经济,对企业和个人信贷自然是好消息,也会对市场预期,尤其是股市形成利好推动。 在收储价以上的区域进行波段性逢高做空仍然是本年度棉花市场主要的投资思路,但宏观和行业内的政策转变是需要避开的风险点。20400元/吨是棉价的重要支撑位,而9月以前旧棉花不被收储保护,棉价无底,9月新棉花上市较少,交割也以旧棉花为主。这样的逻辑下,国内棉价近弱远强势态不变,可进行远多近空的投资。而美棉由于本年度出口增加,市场流通量紧缩,加之全球范围的需求萎缩,远期棉价不被市场看好,市场呈现近强远弱格局。同时,内外棉价差维持高位。5月11日中国棉花网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三级棉B指数为19382元/吨,进口棉M指数为92.93美分/磅,折合成人民币为15119元/吨,内外价差高达4263元/吨,较上月同期约增1000元/吨,二者价差刷新了历史纪录。因政策对内外棉流通的干预,内外大价差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不建议做内外套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